《商訊》2022年11月 | 總監之言 – 馬天龍

我們的左鄰右里紛紛磨刀擦槍,制定雄心勃勃的計劃,全力以赴引入人才和投資,為重新發射經濟炮彈注入迫切所需的燃料。儘管仍受疫情防控措施的限制,廣東和香港均加快了重振的步伐。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當中包括一系列面向業界的激勵政策,藉此向全球頂尖的銀行及金融領袖發出信息,為香港恢復正常運作作出了說明。
在廣東,省政府通過了《廣東省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條例》,表明引入新的國外直接私人投資的必要性,以及有需要為伴隨而來的高級管理人員和高技能專業人士提供配備。廣東省商務廳印發《廣東省鼓勵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辦法(修訂版)》,當中包括將合資格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高級管理人員等人才納為人才“優粵卡”服務對象,持卡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享受“當地居民待遇”。
不知澳門特區政府有否注意到鄰近城市的發展?
我們能夠看到“動態清零”政策確有其優點,但同時給政府和企業造成了瓶頸。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將幾乎所有的公共政策制定動力聚焦到與疫情相關的救濟措施中——儘管這確實十分重要。迅速裝備起來,投入疫後新常態的遊樂場,這才是關鍵所在。在盼望迅速且安全地放寬現行防疫限制的同時(擺脫當前困局應在中央當局的策略中佔上風),還必須制定行動計劃,參考最有效的實踐(鄰近城市的經驗或很有用)並充分利用澳門的自由港地位。在上一期《商訊》發表的採訪中,澳門大西洋銀行(BNU)行政總裁歐偉時(Carlos Cid Álvares)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且真正有趣的目標:吸引跨國企業到澳門設立區域總部並推出一個可靠的人才計劃,推動經濟現代化和多元化的進程。
為此,需要專注並最大限度地發揮澳門特區的優勢。“一國兩制”政策,作為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上強調的“必須長期堅持的政策”,是新一攬子可持續的、有利於商業的政策中需要加以利用和完善的典型要素。正如我們之前提出,政府可以與本地社區、商會和專業人士一起探尋想法、建議並儲備能量,以重振城市經濟並逐步建設迫切需要的重組經濟模式,不僅僅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和協作。這個模式絕不會脫離過去數十年積累下來的人才和投資。
越趨固步自封的官僚心態最終可能會扼殺創新和創業精神。這必定不是最符合特區和國家利益的。隨著2023年施政報告的發表,澳門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機會,能夠引入重振策略,帶領我們走出當前的危機。這既不容易也無法在短期內完成,但我們迫切需要再次將市場做大,藉助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稱之為市場的“動物本能”,大力振興經濟。
聲音
在掌舵超過 20 年後,華年達(Jorge Neto Valente) 將辭去澳門律師公會主席一職。 過去數十年裡,華年達在捍衛澳門特區獨特法律制度和推動社區發展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這個受到諸多挑戰的系統,他主動且富建設性地捍衛了當中的核心價值觀。
面對明顯縮小的公共領域,他在特區新一個司法年度開幕典禮上的最後一次演講中,以睿智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有意義的想法。我們的城市“需要有能力、有勇氣去討論、批評和提出解決方案的人才;並非那些為已經完成了的事情歡呼喝彩,並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人,同時壓制不同的聲音、漠視他人想法和意見的人,”他一針見血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