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訊》2022年 11月 | 主編前言
By Mandy Kuok
行政長官將於本月中到立法會發表2023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並回答議員提問,立法會就各領域施政方針政策辨論亦在月內進行。從政府已公佈的資料來看,明年政府施政基本沒大變化,尤其是各種“派錢”的民生措施基本維持,但這樣的施政方針真是符合澳門的發展需要?
過去三年在疫情影響下,澳門經濟一再下挫,真的是低處未見低,居民對未來的信心指數也持續下滑,對政府應對疫情帶來影響的能力由充滿信任和信心,逐漸走向懷疑,至今面對持續低迷的經濟狀況,已逐漸變得低沉,為自己和澳門的未來憂慮,不知何時會失業,感到前路茫茫。
居民對未來感到迷茫,但又不知有何出路,自然期望政府能提出一些有效政策和方向,從中探尋自身未來的路向,心中可以踏實一點。但政府仍然只是透過“派錢”的方式為市民“吊鹽水”,沒有更實際的未來規劃,深合區、大灣區等政策似乎為澳門描繪了美好前景,但這個前景離澳門尚遠,且澳門先天條件不足,經濟一直非常單一,各種經濟活動主要圍著旅遊博彩業運轉,所以當龍頭產業出現問題,其他行業在骨牌效應下便逐一倒下。
在這三年來所有人都感受到澳門發展單一產業造成的危機,亦期待澳門有所改變,但綜觀這三年的施政報告,除了防疫、紓民困,對澳門未來的發展規劃只放在長遠的深合區和大灣區發展上,對澳門內在如何固本培元,加強抗逆能力卻久奉,很多停留在口號式的套路內,令人看不到在中短期內有何轉變,最後還是困在旅遊業的單一經濟中。
澳門發展受到很多先天條件的限制,政府亦以國家政策為先,此點是無可厚非,但以國家政策為先,不等於只待國家給予澳門支持扶助,澳門本身亦要發奮自強,即使不能只靠自己發展起來,也要因應地區、國家以至全球局勢變化作出相應的對策。
例如澳門受面積細小所限,國家便透過政策以橫琴協助澳門發展,但澳門本身沒有足夠的人才和資金支持,即使將整個橫琴給了澳門,澳門亦發展不起來。但澳門在引人才和引資方面卻一直沒有相應的策略,尤其在吸納人才方面,不但沒有提出吸引人才的政策,近年更收緊外地人才來澳的政策,即使企業想引入人才也困難重重,在全球都搶人才的激烈競爭中,澳門只會敗下陣來。
此外,澳門一直致力發展的一中心、一平台,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在現行的防疫隔離政策下,根本沒有可能發展,最多只成為中國旅遊休閒中心,至於一平台,現正面臨全球經濟衰退危機,在此情況下,中葡平台過去的發展情況已不算很好,在經濟衰退的陰霾下,發展前景亦令人憂慮。特區政府確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未來的發展,每年施政“食老本”已經行不通,始終會坐食山空,到時澳門已錯失了發展機會,更難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