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居危思危 積極求變

《商訊》2022年11月號 | 文:甄慶悅 – 資深傳媒人


10月賭收再而三的「不似預期」,縱有「十一黃金周」加持,亦僅38.99億,較九月升31.6%,按年則跌10.7%;今年一到十月累計357.18億元,按年減愈五成。用內地語言,11月是關鍵月份,一、特首15日發表2023年度施政報告,二、新賭牌競投結果有機揭盅,三、中央恢復内地同胞電子簽註來澳申請,客況具指標作用,但關鍵的審批限制「有否」、「如何」乃未知數,小城頭上烏雲未散。

隨著中美進一歩交惡、新冠疫情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今年三大事件徹底改變國際政經形勢,新冷戰逐歩形成,全球化亦漸退潮,產業鏈由全球化轉為區域化、國家價值取向化,加上超級通脹、加息潮,全球經濟大衰退鬧得沸揚,愁雲慘霧,各個國家、城市為自保、為生存出盡法寶。短期而言,澳門頭上最不確定的烏雲非防疫政策莫屬,二十大會議釋放出的信息是,中國式防疫政策動態清零不動搖,哪怕放寬的傳言滿天飛。長期則中國內地將加強計劃經濟,全力向社會主義推進,奉行“一國兩制”的澳門如何在新時代下生存並保有競爭力?這是市場最關心的。

鄰埠香港新屆特區政府近兩個月動作頻頻,工商界忍耐不住而高呼,必須與世界接軌,否則死路一條。新特首李家超十月發表上任首份施政報告,誓言做國際創科中心,力推文展旅、盛事等產業,又非常積極搶人才、拓展海外市場,儘管其做法老土,思維也落後,時刻都以為將自己的所謂優勢掛在口邊,以為有錢,就可搶到真人才;以為辦了個「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高喊「香港回來了」外資便如往常般投懷送抱;更甚者仍深信基建牌可再續繁榮,其實世界已變了樣,但不論如何,由以上看出香港意識到新形勢下的危機,並掙扎求存,努力令香港成為中國甚至全世界不可替代的城市,單這點「居危思危」澳門有排學。

當然,港澳同為特區,本質與定位卻不同,惟目下港府的政策倡議聽在澳人耳中,何其熟識,這就是澳門一向不習慣的競爭。不是說澳門特區政府近年「冇做嘢」,惟與走出當前困局的距離尚遠,皆因根深柢固的老問題未解決,很多東西流於口號,如拓展海外市場、吸引國際旅客,除擴建澳門國際機場的硬件外,軟件即相關政策、措施、做法等未跟得上,但這往往最為關鍵,不能全靠搏企。

居危思危,居危更要思變,惟觀乎政府剛提交的《二○二三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最初文本,基本照搬二○二二那一套,很多東西沒變,例如公眾最關注的一萬元現金分享不變,公務員凍薪不變、非強制央積金制度亦不注資;包括水、電費、醫療券等惠民措施繼續發放,估計涉資二百○九億多。預算案亦開宗明義,明年仍是赤字,澳門特區一般綜合預算收入、開支分別約為一千○五十一億元及一千○四十四億元,博彩毛收入預計可達一千三百億元,故仍要由財政儲備撥款三百五十六億元入預算案的收入中,維持表面上的收支平衡。

在此不禁要問,明年政府支出沒減多少,連續三年由財儲拿錢,怎麼沒新的打算呢?好的,民生、社福、政府開支等乃剛性支出,暫難有大動作,哪為何已寫了兩年都無法達成的「一千三百億賭收預計」都絲毫不變?過去兩年無電子簽註、無内地團,賭收估計千三億;現在電子簽註復活了,内地團亦快將成事,為何明年又千三億,這是精密計算過後的不變,還是Copy and Paste?全世界以至米飯班主的中國經濟兩年來有翻天覆地變化,澳門卻年年如是?

或許,疫情頭兩年真無良方,「派」確是較可行及最快見效的鎮痛、止血方法,財政預算案又每每多見數字而少見政策陳述,哪希望明年施政報告及經財領域施政方針辯論時,官方能有更詳盡的藍圖及政策,特別在開源方面,經濟大幅衰退快三年了,支柱性的博彩亦無法回到從前,現在及將來的經濟轉型如何,現有產業如何補強升級,新產業有何實際政策、内涵?社會需要看到可行而非口號的答案,至少要有眉目,以挽岌岌可危的社會信心,若能真起到投資未來、扶持中小企的作用,用多一點公帑相信社會不會反對,反之唔使問阿貴。畢竟今屆政府五年任期已過其三,時間無多了。

澳門首十月酒店入住率超八成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首十月澳門酒店業客房平均入住率同比上升43個百分點至80.9%,住客增加1.6倍至1,104.1萬人次。

【法律解碼】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息息相關】REITs 時代

在澳門證券基金行業協會舉辦的論壇上,業內人士和專家一致認為,澳門在發展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市場方面擁有優勢,可以進一步推動金融業發展,加快經濟多元化進程。

普華永道: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中國資深經濟學家趙廣彬日前表示,隨著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力顯效以及私營部門投資增長,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關鍵因素之一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6日電(記者陳斌傑)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合設機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漢密爾頓日前在瑞士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息息相關】“澳門居民的保險、保障嚴重不足”

作為新成立的保誠保險澳門分行總經理,馬竹豪看到澳門人壽保險業務的巨大潛力。他表示,這家擁有175年歷史的英國跨國企業將配合特區的多元化步伐,著眼於橫琴,為澳門市場注入創新元素。

協議生效!巴以停火4天

新華社加沙/耶路撒冷11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4日上午7時(北京時間13時),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臨時停火協議生效。雙方將休戰4天。

人工智慧大模型加速上線 賦能更多行業

新華社杭州11月24日電 當年穀歌旗下“深度思維”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程式戰勝人類圍棋高手,人們對它驚歎與好奇的同時,可能也沒想到如今基於人工智慧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程式ChatGPT已將人類與機器的交互推升至更高水準,實用價值也大幅提升。

【息息相關】打開大門

專家在葡中工商會(CCILC)舉辦的投資研討會上指出,完善法制和單邊稅收抵免可以鞏固澳門的外國直接投資中心地位。

威尼斯將在高峰期對一日遊遊客收費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義大利威尼斯市政府日前通過針對一日遊遊客的具體收費政策,暫定在明年4月至7月中旬的週末等旅遊高峰日向每名遊客收取5歐元。

【時事評論】貼地政策助中小企生存

11月澳門經濟傳來好消息,十月博彩毛收入為一百九十五億澳門元,再創疫後單月新高,首十個月的賭收累計一千四百八十四億多元,已超全年一千三百億元的特區政府估計。與此同時,特區政府公佈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預計全年賭收二千一百六十億元;政府收入將大於支出,正式向赤字預算講拜拜,故過去一向有的現金分享、醫療券等明年照派,一系列惠民措施估計涉及二百四十六億多元;公務員凍薪三年後,明年終加薪三元,升幅約百分之三點三;央積金亦再獲注資,總額約三十億元。綜上彷彿一天光晒,澳門將回到過去輝煌?事實是危機四伏,隱憂處處,不能掉以輕心。

【時事評論】澳門的語言和經濟資本

澳門明智地將目光投向中國內地、東南亞和葡語國家,將之視作城市經濟多元化重要元素。然而,只有開闊眼界,方能成功躋身國際舞台和世界市場。因此,澳門有必要大幅提升城市的英語能力水平。

【主編前言】針對問題施良策

踏入11月,除了迎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七十周年大慶外,每年一度的施政報告更引市民關注。自今年初各口岸重新開放後,旅遊業明顯復甦,博彩收益亦超過預期,政府早前公佈的明年度財政預算中,亦列出了明年的惠民政策,除了一直保持的現金分享外,亦恢復向央積金戶口注資,前景看似很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