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執行力防四無工程

本該2014年出台的澳門總體城市規劃,6年後的9月才有草案公開諮詢,加上輕軌東線諮詢同期進行,澳門大把話題。姑勿論支持與否,作為公民應踴躍提意見,這不單涉及百億、千億元公帑,更關係澳門未來發展及下一代的生活。俗語有云,有規劃好過無規劃,關鍵仍是執行,這涉及人即官員問題,又叫人擔心起來。

《商訊》2020年9月號 | 文:甄慶悅 – 資深傳媒人


千呼萬喚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草案終亮相,社會嘩嘩聲。毫無疑問,總體規劃是必須及重要的,一切應有法可依,按計劃去做,澳門過去的城市建設了無章法,不是長官意志,就是民粹先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城市越來越醜陋,民生、發展問題積重難返。然而,社會要分清,總體規劃是框架性、總體大方向的東西,為城市發展提供建設願景、目標。之下,還須按總規而制定分區的詳細規劃,這才是決定性或者實際的,長路漫漫,容後再談。

相對於總規草案內容眾多,《輕軌東線方案》簡單直接,逼切得多。方案建議東線採地隧、海隧方式,由關閘至氹仔碼頭,全長7.65公里,設6個車站,日後由關閘到氹仔碼頭只需15分鐘。首先,筆者認同東線有必要,因關閘現為澳門最主要口岸,人流眾多,不論如何整治,交通壓力都是樽頸位,東線為緩解逼爆交通的主要方法之一,日後旅客可由關閘上車直接去主要目的地即路氹金光大道一帶,不入澳門半島市區,既方便他們,也釋放交通資源予本地人,至少彼此不用搶巴士。再者,惡劣天氣時也有跨海交通可用。

接著,不得不提東線是澳門近年建設其中一大敗筆。因在東線之前,還會建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8月底已動工)兩者不完全重疊,但由新城填海A區到E區的功能則基本一致,當年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社會意見提出,兩者應結合或一併考慮,是橋是隧可再研究,前後腳建會重複建設,公帑、土地、海域利用、工期等都有問題。遺憾當局以第四通道已獲中央批覆為由,搶先去馬,令新屆政府上任後,只能採地隧、海隧方案建東線,否則小小一個A區就有兩條跨海大橋,無需專業知識已知不太合理。現橋、隧分道揚鑣,無疑增加了成本、整體工期等,官僚作風之可惡、無規劃之浪費,可見一斑,不能重蹈覆轍。

認同歸認同,今次東線諮詢仍有不足之處。筆者屢屢批評上屆政府諮詢的資訊不足,衍生無規劃、無預算、無工期、無責任的「四無工程」,輕軌更是超支、延期的最佳反面例子。就輕軌,社會最關注承載量、造價,即效益問題。例如,當局希望東線解決什麼問題?要多少承載量才能緩解關閘交通之困或未來規劃所需?社會要知這些資訊才能給意見。就費用事宜,建地隧、海隧肯定比橋貴得多,要用多少公帑是建與不建的主要考量,打個極端比喻,一百億、二百億可建,五百億甚至一千億當然不可建,不符成本效益。可惜,以上資訊今次諮詢仍告欠奉,官方只給了兩個鄰近地區、工程不盡相同、純價格相差四倍的例子,叫一般老百姓如何去估計?如何給予意見?當然,東線仍處諮詢階段,不可能有具體造價,但一個粗略估算官方都不敢直説,擺明走精面。

是新屆政府對諮詢的態度如舊,還是輕軌負責人未見進步?這是另一個核心問題:執行。上兩屆政府最叫人詬病的是執行力奇差,縱有鴻圖大計都紙上談兵,這正是筆者最擔心東線的問題。現輕軌公司執行委員會主席何蔣祺、交通事務局長林衍新,過去劣績斑斑,怨聲載道。最近例子是通車10個月左右的輕軌氹仔段頻頻出事,林局竟叫公眾包容,而非按合同去跟進甚至處罰,面對經驗豐富卻每況愈下的營運商港鐵,此無異於官官相衛,豈能服眾。氹仔段出了這麼多事,最專業的港鐵一次都沒直面傳媒去回應及解釋,是否盡職盡責,中間有否隱情?要市民包容營運氹仔線80個月、合約總金額為58.8億澳門元的港鐵,誰包容市民?輕軌「林何配」的能力、公信力相當低,將為輕軌盡快並順利上馬帶來隱憂,換人是當局必須考慮的問題,政府也需利器去防止「四無工程」,過去的教訓太多了。

澳門首十月酒店入住率超八成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首十月澳門酒店業客房平均入住率同比上升43個百分點至80.9%,住客增加1.6倍至1,104.1萬人次。

【法律解碼】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息息相關】REITs 時代

在澳門證券基金行業協會舉辦的論壇上,業內人士和專家一致認為,澳門在發展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市場方面擁有優勢,可以進一步推動金融業發展,加快經濟多元化進程。

普華永道: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中國資深經濟學家趙廣彬日前表示,隨著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力顯效以及私營部門投資增長,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關鍵因素之一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6日電(記者陳斌傑)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合設機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漢密爾頓日前在瑞士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息息相關】“澳門居民的保險、保障嚴重不足”

作為新成立的保誠保險澳門分行總經理,馬竹豪看到澳門人壽保險業務的巨大潛力。他表示,這家擁有175年歷史的英國跨國企業將配合特區的多元化步伐,著眼於橫琴,為澳門市場注入創新元素。

協議生效!巴以停火4天

新華社加沙/耶路撒冷11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4日上午7時(北京時間13時),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臨時停火協議生效。雙方將休戰4天。

人工智慧大模型加速上線 賦能更多行業

新華社杭州11月24日電 當年穀歌旗下“深度思維”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程式戰勝人類圍棋高手,人們對它驚歎與好奇的同時,可能也沒想到如今基於人工智慧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程式ChatGPT已將人類與機器的交互推升至更高水準,實用價值也大幅提升。

【息息相關】打開大門

專家在葡中工商會(CCILC)舉辦的投資研討會上指出,完善法制和單邊稅收抵免可以鞏固澳門的外國直接投資中心地位。

威尼斯將在高峰期對一日遊遊客收費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義大利威尼斯市政府日前通過針對一日遊遊客的具體收費政策,暫定在明年4月至7月中旬的週末等旅遊高峰日向每名遊客收取5歐元。

【時事評論】貼地政策助中小企生存

11月澳門經濟傳來好消息,十月博彩毛收入為一百九十五億澳門元,再創疫後單月新高,首十個月的賭收累計一千四百八十四億多元,已超全年一千三百億元的特區政府估計。與此同時,特區政府公佈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預計全年賭收二千一百六十億元;政府收入將大於支出,正式向赤字預算講拜拜,故過去一向有的現金分享、醫療券等明年照派,一系列惠民措施估計涉及二百四十六億多元;公務員凍薪三年後,明年終加薪三元,升幅約百分之三點三;央積金亦再獲注資,總額約三十億元。綜上彷彿一天光晒,澳門將回到過去輝煌?事實是危機四伏,隱憂處處,不能掉以輕心。

【時事評論】澳門的語言和經濟資本

澳門明智地將目光投向中國內地、東南亞和葡語國家,將之視作城市經濟多元化重要元素。然而,只有開闊眼界,方能成功躋身國際舞台和世界市場。因此,澳門有必要大幅提升城市的英語能力水平。

【主編前言】針對問題施良策

踏入11月,除了迎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七十周年大慶外,每年一度的施政報告更引市民關注。自今年初各口岸重新開放後,旅遊業明顯復甦,博彩收益亦超過預期,政府早前公佈的明年度財政預算中,亦列出了明年的惠民政策,除了一直保持的現金分享外,亦恢復向央積金戶口注資,前景看似很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