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訊》2023年1月 | 總監之言 – 馬天龍

1月8日,在這個吉祥喜慶的日子,我們共同見證了澳門嚴格執行了近三年的出行限制政策及其他防疫措施的終結。當局政策的轉變備受歡迎,並被認為最終為迫切所需的經濟復甦掃清了道路。我們終於踏上了前行的道路,那是一條充滿希望、具流動性的成長之路。
在過去的一年裡,本刊一再呼籲特區政府擺脫嚴厲的“清零政策”,並提議當局向世界其他國家和經濟體取經,尤其借鑒鄰國重新開放的經驗。然而,政策和官方言論突然且急劇的轉變是大多數人不曾預料。不要誤會我的意思:迅速重新開放城市的理據是確實且充足,我們不斷重申朝這個方向前進的緊迫性。
但問題在於過去數週出現的情況表明了特區當局明顯缺乏準備、缺乏深思熟慮的計劃。這讓許多人都大吃一驚,當中必定包括你和我;衛生部門同樣令人深感失望,儘管過去數年的表現受到社會不同階層的高度評價。
雖然衛生當局採取了措施,但這座城市不曾料到自己將陷入藥房藥物短缺、醫院設施及人力不堪重負等困境,更不用說未雨綢繆了。儘管如此,醫護專業人員、公務員、社會工作者、志願者和許多其他部門不懈努力——這場抗爭跨越了整整三年,他們在過去數週大規模感染期間表現出來的不懈努力——值得我們最深切的欽佩和感謝。無數在此期間艱難應對挑戰的人們和企業同樣值得致敬。

來到現階段,許多問題都迫在眉睫。有必要如此嗎?政策轉變是否讓當局措手不及?去年夏天難道就不能、不應該進行改變嗎?當區內鄰近地區及世界各地紛紛證明了這一系列嚴格限制和封鎖政策已經過時,澳門卻依然固執己見的背後理由是什麼?有任何科學依據?難道就不存在一個更開明的環境,從更合理且靈通的角度出發,對早期階段改變政策方向的提議進行有效的考慮嗎?為大規模檢測及防疫、隔離和封鎖管理所投入的一切財政資源又當如何?當然,在疫情早期確實十分重要且是必要的,但在過去的一年期間,許多方面都令人感到懷疑?
這些及其他問題至今仍令許多人耿耿於懷。儘管這些質疑不會阻止我們於疫後時代愉快地向前邁進,但仍值得我們考慮,並從中吸取教訓。
既然重新開放已經不可逆轉地啟動,信心得以重燃,復甦之路近在眼前。正如商界代表在本期報道中預測的那樣,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
內地旅客大規模的回歸對振興經濟至關重要。中央政府的其他支持措施尚在醞釀之中,在國家重新開放的浪潮中,澳門特區將踏浪前行。這是觸手可及的成果。
另一方面,考慮到國際航線不可能在短期內重新配置並重新開通,澳門對海外市場的重新開放將需要更長的時間方能見效。制定吸引國際旅客的有效策略也具關鍵意義。本地旅遊部門將在這方面發揮作用,早在去年11月,旅遊局就透露已將海外推廣列入2023年的議程。
重新開放不僅僅與恢復免檢疫通關(儘管這是絕對必要的條件)有關。這必須成為一種態度,成為公共政策的核心,並被私人領域所接受:重新向旅客開放,若旅客被熱情款待且獲得優質服務體驗,他們將成為澳門最出色的口碑大使,傳達“澳門回來了”的信息;向疫情期間流走的海外投資和專業人士重新開放;向新人才重新開放並努力吸引他們。總之,從整體上重新開放。
步入新一年,新一輪的十年期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批給合同隨之生效,城市重新開放的舉措亦從中受益匪淺。配合政府的指導方針及招標條款,博企公佈全新策略和規劃,預示著特區將迎來一個生機勃勃的未來。在恰當的條件和環境下並以賭收持續反彈為前提,六大博企承諾一共投入澳門幣1,087億元,發展會議展覽、商務旅遊和娛樂表演等範疇,向國際旅客推廣澳門;在美食、文化、中小企業支持和創新等領域,為城市的有效升級鋪平道路,承諾將澳門打造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妄想?時間將證明一切!我們已見證了澳門一次又一次地從危機中復甦並大放異彩。我們期待能夠再次見證這一美妙時刻。
在這個時刻迎接這一挑戰,幾乎沒有失敗的餘地。是時候做好準備、全力以赴了。
新年快樂(2023)!兔年吉祥!恭喜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