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祖賢
Macau Business / Macau News Agency報道
特區政府最近頒佈《信託法》,為澳門保險業創造了拓展產品範圍的機會。然而,要推動本地信託業務蓬勃發展,與創新產品和稅收等相關的問題仍有待解決。
1 月 31 日,保險業領袖、法律專家和學者組成專家小組參與由保險業專業人才協會(MIIPA) 舉辦的《信託法》研討會並發表了上述言論。

保險公司安盛金融有限公司澳門區總經理林黃慧貞透露,過去十年至二十年間,區內保險業界“越來越流行”推出結合信託的保險產品。然而,她在研討會上表示,由於澳門缺乏相關的法律框架,業界過去無法在澳門推出此類產品。
“現在隨著本地頒佈《信託法》……我們可以進一步擴大產品範圍並為本地居民提供更多選擇,”她補充,信託並非富裕階層獨享的服務。
“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他們或許負擔不起設立獨立信託的費用,但他們仍然有這種需求。若在本地註冊的保險產品能包涵部分信託業務,那麼,我們至少可以滿足市場上一部分客戶的需求。”她繼續解釋,“某些類型的信託服務是一般居民能夠負擔的。”
澳門《信託法》自去年12月生效,標誌著特區首次對信託業務進行立法規管,是政府為加快本地金融業發展和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而推行的措施之一。根據新法,現在只有退休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財產管理公司、金融公司等專業機構方可擔任受託人,為受益人利益管理信託。

吸引非本地居民
另一位小組成員,富衛人壽保險(澳門)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副總裁及澳門地區負責人黃泰宙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新法為本地保險業和金融體系開闢了“更多機會”。 他表示,只要推出合適的產品,“我們就能夠吸引更多非本地居民帶來更多資金,在澳門設立信託”。
一直以來,非本地居民是澳門保險業的其中一個主要推動力,尤其是內地市場。這種情況在過去三年疫情期間尤為突出。澳門金融管理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業界於 2021年錄得盈利澳門幣 39.6 億元(折合約4.908 億美元),扭轉了 2020 年虧損 41.4 億元的慘淡。
澳門城市大學金融學院助理教授鄧林也對《信託法》持樂觀態度。“到目前為止,澳門金融體系以商業銀行為主,現在有了這部法律,澳門獲得了發展資產管理金融服務的潛力,”該小組成員強調,“為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產品,對澳門金融體系意義重大。”
這位學者還認為,得益於博彩業,澳門在吸引非本地居民設立信託方面具有優勢。“澳門博彩業已經吸引了大量來自內地、香港、新加坡等其他司法管轄區的高淨值人士,”他解釋。
不再模仿
小組成員還深入探討了澳門應該如何從香港和新加坡等其他成熟市場中脫穎而出,吸引外地客戶選用本地信託業務。澳門富衛黃泰宙認為,考慮到澳門在 1999 年回歸之前與葡萄牙的悠久歷史,業界可以將目光投向葡語國家市場。他補充:“澳門也是葡語世界中首個設立信託法的司法轄區。”
“如何利用這一‘新事物’?這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挑戰。”澳門安盛林黃慧貞說。在她看來,保險業必須推出創新產品,同時借鑒鄰近地區的信託經驗保持自身競爭力。
“我們是否繼續東施效顰?並抄襲香港母公司或其他國際企業的某些產品?又或者,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機會?我們不再簡單地複制母公司,因為各地的信託法實際上是存在差異?”她繼續說。澳門大多數保險公司是在香港、內地等地註冊成立的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我們必須創意十足,”她坦言。
MdME 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兼保險業務主管高革義律師也承認,澳門要與其他地方競爭信託業務“並不容易”,但仍有一線希望。“我們可能(在吸引內地客戶方面)有優勢——澳門信託法的起草方式與內地非常相似,”這位小組成員解釋,“這意味著來自內地的客戶或更願意接受澳門的制度,而不是香港的……我相信,這將成為吸引潛在客戶的賣點。”
就與信託相關的風險和責任而言,高革義補充,本地保險公司可能希望與其他金融實體合作,共同推出與信託相關的產品。

雙重稅收
是次研討會關注的另一個主要議題是稅收問題。MdME律師事務所黃建輝律師表示,澳門《信託法》未就信託的設立、信託資產的轉讓、信託財產的收入作出具體的稅務規定。在現行稅務框架下,信託財產的轉移,即從委託人到受託人、從受託人到受益人,或存在重複徵稅等問題。
“但我相信當局會在政府年度預算中提出有關的退稅或豁免安排,致力促進澳門信託業務的發展,”他說。
該小組的另一位法律專家,力圖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兼律師崔天立表示,當局可學習其他司法管轄區向受託人、委託人和受益人徵稅的方式。與早在一個世紀前就已制定信託法的日本相比,澳門作為區內信託合法化的後來者,可借鑒其他地區的相關產品並“本土化”崔天立提議。
他還分享了多個不同事例,介紹鄰近地區利用信託的方式,希望藉此激發這座城市的靈感,包括:香港設立的一項特殊信託,即由公共機構擔任受託人,為那些有特殊需要兒童管理其已故父母的資產,確保其長期的日常需求得到滿足;台灣開發商被要求在工程動工之前設立信託,以防工程款項被挪用他處。
崔天立說,除了信託產品,澳門還必須努力提升城市金融業的聲譽和競爭力。“瑞士作為世界財富管理的發源地,儘管沒有專門的信託法,但在財富管理方面仍走在世界前列,”他說,“因此,必須向海外客戶提供完整的澳門(金融產品)套餐。”
光明前景
除了舉辦研討會探討信託法外,MIIPA第二屆行政架構就職典禮亦同日舉辦。張明輝續任協會會長,黃義滿和劉明聰任副會長。為紀念這一時刻,協會與澳門城市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協力培訓專業人才。
此外,張明輝評論道,隨著防疫出入境限制政策的終止,澳門經濟正全力反彈。他預計 2023年將是保險業美好燦爛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