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訊》2023年2月特刊 | 數字澳門
瞄準前沿科技
行政長官最近表示,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賀一誠承諾將科學技術置於發展首位,這成為他執政三年的標誌之一。
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1+4”策略成為焦點:若說“1”旨在促進旅遊休閒多元發展;“4”則代表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
我們將以當局就電子政務作出的承諾為例:這一議題早在20年前就已展開討論,直至近年才取得長足的發展。
本期專題報道將向各位讀者展示政府迄今取得的進展,但仍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大學研發推出的衍生產品是衡量科學研究和發展效用的方法之一。澳門在這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當中較為出類拔萃的例子是位於橫琴的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igifluidic),這是一家年輕且富有活力的生物科技公司。
作為澳門歷史上最具戰略性和盈利性的科學技術成果,數字型微流控芯技術(Digifluidic)由澳門大學微電子研究院團隊研發,馬許願教授及其得力助手麥沛然教授為該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本期專題報道將就多個成功案例展開討論,包括其優缺點,例如5G網絡作為本屆政府的一場試煉,始終無法阻止澳門成為大灣區最後一座推出5G的城市,與鄰埠相比,我們足足落後了兩年半之多。
撰文: João Paulo Meneses [email protected]
不管要取得什麼成果,“科技”幾乎成為了賀一誠政府的口頭禪。
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 2020年)》中,“科技”(及其派生詞)重複了19 次;在接下來的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中的重複次數則高達94次。
我們分析了不同的用詞,均得出了相似的結論(“創新”在當前規劃中出現了83次,在上一個五年規劃中則出現了49次)。
這一簡單卻頗具象徵意義的分析表明,與上屆政府相比,科學技術已成為了本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現在討論這一宏觀策略的效用及成果仍為時過早,尤其是繼疫情引發三年“經濟寒冬”後更是如此,但我們仍能察覺當中的差異。
第二個五年規劃方案中明確提出:“在保持優良傳統和自身特色優勢的同時,澳門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與時俱進地變革創新,破除阻礙創新的體制機制,營造創新創業環境,充分釋放創新潛能和活力,為解決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
在這一藍圖中,“智能”一詞脫穎而出,“將智能技術應用在政務、醫療、教育、養老、旅遊等居民重點關注的民生和經濟領域,力求通過創新解決方案突破瓶頸,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務水平”。
“科技創新已成為澳門的一個新名片,澳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力量”– 國家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廣軍
“為將大灣區打造成一個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澳門特區政府努力前行並取得了多項成果,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本地律師事務所Riquito Advogados的大律師李傑德(João Nuno Riquito)和Daniel Senna Fernandes寫道。兩位強調了第1/2021號法律發揮的作用,“透露通過稅收減免方案,再次向前邁進”:“它針對從事科技創新的企業,涵蓋研究和發現,尤其是新一代計算機、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海洋工程、營養學、航空航天等領域” 。
在這一“承諾”的推動下,澳門“以建立一個科技驅動的市場為目標” ,這支法律團隊指出。
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賀一誠更進一步地提出了新的策略,即所謂的“1+4” 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將博彩業務所得的資金投資於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產業。
“‘1’是按照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要求,促進旅遊休閒多元發展,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4’是持續推動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和文化體育等四大重點產業發展,逐步提升四大產業的比重。”行政長官解釋。
“科技創新已成為澳門的一個新名片,澳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國家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廣軍近日明確提出。
雙科技中心助力葡語國家
去年11月,經濟財政司司長在介紹施政報告時提出設立“中葡科技中心”雙中心,“透過獎勵及協助企業與高校展開合作”,支持葡語系國家先進科技項目落戶大灣區。
經濟及科技發展局長戴建業介紹,中葡科技中心將分別在澳門及橫琴深合區設點。
“未來,我們希望吸引葡語系國家中較成熟的項目落戶澳門、合作區甚至大灣區;建設綜合性跨國科學技術信息共享平台,並提供產學研對接、孵化加速、人才培養等專業服務。”戴建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