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令移動支付成功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政府了解趨勢並已經介入。
《商訊》2023年2月特刊 | 數字澳門
誠然,澳門早在疫情爆發前就已推出了移動支付系統且時間長達至少三年,但本地居民都清楚疫情前後的差異。
特區政府通過金融管理局關注人口動態,並“積極推動移動支付的普及工作”。2020年底,本地商舖移動支付終端的安裝數量和二維碼標識的數量同比增長87.9%,達7萬台。根據最新官方數據,本地移動支付工具的使用量在年內亦持續激增,交易總數上升3倍至6,550萬筆,總交易金額躍升4倍至澳門幣63.3億元。
政府2020年採取決定性步驟且已被證明是最有效的措施:2021年首季提出“聚易用(Simple Pay)” 聚合支付方案。
在正式推出“聚易用”後,商戶可透過一部終端機或一個二維碼立牌,受理所有本地二維碼支付工具,“旨在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支付體驗,”金管局解釋,“以建設智慧城市、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為政策目標” 。
自2021年第一季度推出以來,“聚易用”的服務範圍“迅速擴大”,“得益於金融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公眾的推動”。
據金管局介紹,隨著澳門九成商戶升級加入“聚易用”,加上本地八家金融機構協調和配合,“移動支付被推向了一個新高度”。
2021年本地移動支付服務交易筆數錄得1.9億筆,交易金額達185.2 億元,均為2020年的3倍。
“在澳門,電子支付現時的發展勢頭強勁,政府可以把握這一機會,”澳門大學科技學院機電工程系助理教授黃承發說。
“本地經濟受疫情打擊,特區政府需要為居民提供資金援助,當局正是透過電子支付的方式分配資助。電子支付在居民中亦日益盛行,使用率從低至高持續增長。這正是政府策略的明智所在,”黃承發告訴記者。
“金管局將持續推動金融機構開發更多綜合支付服務,並擴展至更多民生應用場景” – 金融管理局
“在發展現代金融的過程中,金管局持續推出不同的金融基礎設施系統,使金融服務逐漸滲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快速支付系統(Faster Payment System)”,允許銀行提供本地快速小額跨行轉帳服務;透過連接港元實時匯率系統,提升港澳兩地資金轉賬及結算效率。
此外,本地多家銀行先後推出遠程入賬、智能櫃員機(STM)、網上貸款申請、網上跨境匯款、無卡取款等多項創新服務。保險公司亦獲授權推出多項線上服務。
“金管局將持續推動金融機構開發更多綜合支付服務,並擴展至更多民生應用場景”金融管理局表示。
一個是具盈利的行業,另一個則不是那麼多
截至2021年底,澳門特區共有三間機構獲准以“非銀行信用機構”或“其他金融機構”牌照提供支付及/或商戶收單服務。“隨著年內訪澳旅客人數逐步回升,加上‘聚易付’的推出,促使本地移動支付交易量顯著增加,行業扭虧為盈,總營業利潤同比增長95.4%,”金融管理局報導。
另一方面,兌換業務則受疫情影響較大:截至2020年底,澳門特區有11家獲授權的貨幣兌換商。
該行業的總資產下跌31.8%至2.5億元,年內營業額及經營開支分別下跌73.4%及43.4%,錄得淨虧損3,110萬元。2021 年期間,通利外幣找換有限公司“因自身發展策略”停止運營。
“受疫情影響,加上移動支付應用普及,業界貨幣兌換量再度下跌,總資產按年下跌9.1%至2.3億元。”
2021年,行業營業額及經營開支分別下跌20.9%及14.7%,錄得淨虧損3,4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