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大灣區:機遇與挑戰

大灣區為澳門創造了無限可能,但也加劇了特區長期存在的局限性,例如人才短缺。

文:João Paulo Meneses

《商訊》2023年2月特刊 | 數字澳門


第一個例子:在澳門大學完成學業後,何江選擇回到深圳,並在當地創立了深圳悅笑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通過提供高品質的隱形正畸產品和服務,滿足人們對口腔健康和美觀的需求”。

“事實上”——他向記者解釋——“我放棄澳門,選擇到深圳創業,因為我的家人都在這裡。然而,若我沒有回到深圳,就很可能成為一名科學家而非企業家,這意味著深圳具備了初創企業成長的環境。”

何江列出了“創業所需的四大要素”,包括“產品、人力資源、資本和市場”。

“深圳擁有的供應鏈十分充足,幾乎能夠滿足所有主要行業,這意味著創業者能夠高效且具成本效益地設計和製造產品。作為一座移民城市,這裡同時是高科技中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和工人。此外,深圳既有本土創投企業,也不乏總部設在其他城市的創投企業分支機構,為具商業價值的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最後,深圳擁有一個規模巨大的本土市場,這些都是企業發展所需的基礎。”

同時,兼任澳門大學(深圳)校友會會長的何江認為:“深圳的核心價值是創新、活力、不怕失敗,這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創業家到深圳開創事業。”

儘管是新開設的業務,但他透露:“迄今為止,我們已經服務了數以千計的客戶,獲得了創投基金的支持。我們堅信,美麗的笑容是每個人的權利,而非特權。無論我們的客戶在哪裡,我們都希望為他們提供價格合理且可實現的個性化產品和服務。”

第二個例子:在澳門土生土長的何國濤是普強時代有限公司的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他於2009年在美國矽谷創立普強公司;次年回到中國並將公司營運中心設立在北京。

到2018年,何國濤認為是時候“回家”了。他帶領著普強團隊贏得橫琴科技創業大賽,並將公司落戶橫琴,在當地開設辦事處。


 “深圳的核心價值是創新、活力、不怕失敗,這吸引了一代又一代創業家到深圳開創事業” – 何江

據GDToday報導,普強目前主要為珠海客戶提供公眾熱線和智慧城市服務,在澳門則為澳門美高梅、澳門永利酒店、澳門旅遊學院等企業和機構發展智慧酒店及智慧旅遊等項目。

“在矽谷,所有事情要靠自己。但在橫琴,當地政府從一開始在旁協助,比如辦公室租賃和公司註冊等,”何國濤說。直到2021年,他終於在澳門設立了運營中心。

上述兩個故事之間存在若干共同點:兩名企業家都與澳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他們都沒有選擇在澳門開創事業。

然而,這兩個故事亦告訴我們,若有一個行業不再適合單獨地看待每個城市,那麼就是科技和研究領域。在橫琴深合區和大灣區更是如此。

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全球創新指數(GII)2022》,深港穗集群連續第三年位居全球第二。

在與其他十一座城市/地區的激烈競爭環境下,澳門因自身的人文、地理局限,正處於下風。

我們能夠列出數百個類似的例子和故事,但這可能是多餘的。回想一下廣東省政府去年底公佈的計劃:5年內為港澳本科畢業生提供12,000個內地就業崗位、15,000個內地實習崗位、30,000個內地交流機會。


澳門大學首家衍生公司

2018年成立的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澳門大學首家衍生公司。

該公司落戶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創新谷總部)。以“數字微流控技術”為核心技術,以自動化核酸分析系統為主要產品,迪奇孚瑞“致力於開發精準自動化體外診斷設備,應用領域包括醫療疾病診斷、動植物病害檢測、健康指標檢測、進出口檢驗檢疫、食品安全檢測等,未來具有無限可能” 。

公司現階段研發的核酸檢測設備“具有體積小方便攜帶、操作簡便和檢測成本低等特點,解決傳統核酸檢測需要複雜的人員操作和專門檢測場所等問題”。

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於2015年投入運作,旨在“建設國內知名產業園區,打造專業團隊,推行市場化運作和國際化標準,深化粵港澳合作”。

最新數據顯示,園區已培育港澳企業503家,引進高新技術企業74家。

上一頁 | 電子政務:全力押注“一戶通”

【特刊】洋溢的讚美之詞與揮之不去的質疑

劉本立撰寫長文,對中葡論壇進行了評價並提出了批評意見和改進建議。這位資深經濟學家呼籲透過注入新的動力,消除人們對項目有效性的疑慮。多名葡萄牙研究人員強調論壇在深化和促進合作多元化方面發揮的作用。

港澳地區外國人組團入境廣東可獲免簽六天

本月起,從港澳地區組團入境廣東的外國人可獲6天免簽。

澳門中場賭收恢復至疫前水平94%

券商摩根大通表示,澳門第三季度中場賭收環比增長9%,達疫前水平的93-94%。

【特刊】作為一個平台:內裡有何乾坤?

儘管存有疑慮,日益明顯的是,項目最卓越的成就超出了經濟或商業領域。

中銀協報告:商業銀行消費貸款保持穩健增長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記者李延霞)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消費貸款規模保持穩健增長,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8.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年末高8.3個百分點。

澳門舉辦多彩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4周年

新華社澳門10月2日電(記者劉剛 李寒芳)1日,澳門特區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

港澳臺簡訊:香港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同比上升13.7%

  香港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同比上升13.7%

香港故事|跨境消費,人與城的“雙向奔赴”

新華社香港10月2日電題:跨境消費,人與城的“雙向奔赴”

澳門特區政府舉行升旗儀式和酒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4週年

新華社澳門10月1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澳門特區政府1日舉行升旗儀式和酒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週年。

美國國會批准短期撥款法案避免聯邦政府“停擺”

新華社華盛頓9月30日電(記者熊茂伶)美國國會9月30日批准一項短期撥款法案,維持聯邦政府繼續運轉,避免部分機構因資金問題“停擺”。

相關文章

【特刊】洋溢的讚美之詞與揮之不去的質疑

劉本立撰寫長文,對中葡論壇進行了評價並提出了批評意見和改進建議。這位資深經濟學家呼籲透過注入新的動力,消除人們對項目有效性的疑慮。多名葡萄牙研究人員強調論壇在深化和促進合作多元化方面發揮的作用。

港澳地區外國人組團入境廣東可獲免簽六天

本月起,從港澳地區組團入境廣東的外國人可獲6天免簽。

澳門中場賭收恢復至疫前水平94%

券商摩根大通表示,澳門第三季度中場賭收環比增長9%,達疫前水平的93-94%。

【特刊】作為一個平台:內裡有何乾坤?

儘管存有疑慮,日益明顯的是,項目最卓越的成就超出了經濟或商業領域。

中銀協報告:商業銀行消費貸款保持穩健增長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記者李延霞)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消費貸款規模保持穩健增長,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8.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年末高8.3個百分點。

澳門舉辦多彩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4周年

新華社澳門10月2日電(記者劉剛 李寒芳)1日,澳門特區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

港澳地區外國人組團入境廣東可獲免簽六天

本月起,從港澳地區組團入境廣東的外國人可獲6天免簽。

中秋最佳賞月時間來了

9月29日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天文科普專家告訴記者,今年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圓”,最圓時間出現在傍晚時分,且月升時間與最圓即滿月時間幾乎重合,是賞月絕佳時。

橫琴口岸二期車道下週二試運行

橫琴口岸二期工程內的客貨車聯合一站式查驗的部分車道(橫琴往澳門方向6條車道,澳門往横琴方向9條車道)已完成建設,將於9月26日15時開通試運行。

澳門八月入境旅客按月升16.7%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週二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入境旅客按年增加8.7倍至3,221,691人次,與7月相比上升16.7%。

澳門政府調整經屋申請收入和資產淨值要求

澳門政府今日宣布對澳門經濟房屋申請收入和資產淨值上限進行調整。根據最新規定,與2021年的經屋申請規定相比,申請家庭每月收入上限下調約7%,資產淨值上限下調約10.5%。

中央政府9月20日在澳發行50億元人民幣國債

特區政府表示國債的持續發行將進一步提升澳門債券市場吸引力,有助澳門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並強化內地與澳門的金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