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澳門旅遊學院學者參與並獲澳門特區政府支持的研究,探討了大灣區旅行社應對疫情衝擊的方式。
研究中心 | 《商訊》與澳門旅遊學院之合作項目
一支由四名澳門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去年10月發表的研究報告結論指粵港澳大灣區旅行社透過利用“額外資源建立跨境網絡,加強跨境合作”,提升企業應對疫情負面衝擊的能力。這項研究聚焦疫情背景下大灣區旅行社應對業務災難的方式。
“旅行社分享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界之間的合作與協作,以及業務網絡的擴展,能起到保護作用,對從長期危機中復甦至關重要。”該項研究還發現,“業務轉換和多元化”是提高旅行社在疫情期間提升商業彈性的有用步驟。
研究論文《Response of travel agencies in China to COVID-19: disaster sensemaking,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中國旅行社對疫情的反應:災難感知、適應和恢復力)》以線上形式在學術期刊《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網絡版上發表。研究由澳門旅遊學院學者陳小連博士、澳門科技大學馮艷博士及澳門城市大學李璽博士和劉佳敏博士合作完成,並獲澳門政府高等教育基金(現更名為教育基金)資助。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疫情對旅遊業帶來了“毀滅性影響”,尤其是旅行社在開展業務期間遭遇“重大障礙”。他們指出:“增強中小型旅遊企業,特別是旅行社的彈性,已成為一個關鍵問題”。
基於該項研究的結果,研究團隊建議旅行社管理層應整合危機處理和策略規劃的過程,“制定詳細的應急計劃,明確決策角色和責任,並保持一定的靈活性”。
他們強調旅行社推廣各自“特色”的重要性,以“實現利基市場多元化並吸引內地旅客”,從而增強企業處理危機的彈性。“內地市場在疫情期間為海外旅客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替代產品,因此不應低估或忽視針對內地市場的策略,”研究團隊寫道。
他們還提到了政府在危機應對中的作用,包括向旅行社提供特別資助和延長報稅時間;此外,研究提議,政府可以“推出低息貸款組合和預付款貸款,調低公用事業價格,降低建築物的稅費和租金”。
研究還提醒目的地推銷人員等業界人士,“特別是,利用社交媒體平台推廣小型的區域旅遊目的地,有助於當地旅行社及僱員從危機中恢復元氣”,“在所有旅遊利益相關者的支持下,個別旅遊區應該開展更多的聯合推廣策略”。
“意義建構”和韌性
研究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採訪了來自大灣區的15家旅行社所有者和高級管理人員。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也是出境旅遊的重要客源地。 根據訪談所得的資料,研究團隊確定了與疫情相關的“意義構建、適應和業務彈性”三個階段。
首階段與疫情爆發有關,即2019年11月到2020年1月。研究人員總結,旅行社“相信疫情是‘暫時的’和‘區域性的’,不會影響他們的旅遊業務”。因此,旅行社所有者和管理層“採取了被動策略”,例如,在疫情消息爆出之初,旅行社應地方當局要求,為有武漢旅行史的客戶提供退款服務。
在第二階段,與中央政府2020年3月為遏制病毒在國內傳播而實施的防疫政策有密切關係。旅行社所有者“認為此次疫情與SARS相似”,即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SARS)引發了一場公共衛生危機且香港成為主要受害者。關於疫情的類似看法意味著旅遊業相信新冠疫情與SARS類似,“將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在這種假設下,企業“專注於各種削減成本的適應性措施,從降低員工薪酬到減少分店數量,到鼓勵員工尋找副業”。
研究人員團隊寫道,第三階段與疫情“將成為‘新常態’”的認知相對應。“這種認識促使旅行社啟動策略創新和系統變革,從構建電子商務平台到發展非旅遊業務,”研究人員說。
– 研究人員
澳門旅遊學院副教授陳小連博士擁有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的博士學位,其研究範疇涵蓋旅遊和零售,包括零售新模式的服務質量和技術創新、無人商店的營銷和旅遊微商。
澳門科技大學酒店與旅遊管理學院課程主任馮艷博士擁有澳科大旅遊管理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包括旅遊體驗和旅遊滿意度。
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現任執行副院長李璽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城市與區域經濟博士學位,其研究領域包括旅遊目的地管理和會展業管理。
劉佳敏博士獲得澳門城市大學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頒授的博士學位,目前在內地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管理學院任職講師,其研究興趣包括旅遊目的地管理和活動管理。
– 研究論文
陳小連、馮艷、李璽和劉佳敏,《Response of travel agencies in China to COVID-19: disaster sensemaking,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中國旅行社對疫情的反應:災難感知、適應和恢復力)》,2022年於網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