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息相關】向中小企推廣ESG理念

Avatar photo
Business Intelligence

首屆狄恆責任型企業獎頒獎典禮將於3月25日舉行。創始人羅世範博士(Dr. Stephan Rothlin S.J.)致力在區內推廣“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企業永續發展概念,並獎勵那些資源較少卻仍堅持更合乎道德的商業行為的中小企業。

文:倪熙晨


狄恆責任型企業獎自2022年4月啟動,並將於3月25日在香港舉行首屆頒獎典禮。創始人羅世範博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內地可以將澳門和香港視作商業倫理實踐的“實驗室”。

狄恆獎以耶穌會前任港澳區區會長、香港華仁書院校監、 前九龍華仁書院校長狄恒恆(Alfred J. Deignan) 神父命名,旨在鼓勵合乎道德的商業行為,讓企業在正義、關懷團結和負責任原則的指導下,努力創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該獎狀的目標是鼓勵香港及澳門中小型企業持續追求對可持續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商業道德和ESG(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的實踐。

羅世範博士指出:“我與港澳兩地的國際商業道德協會展開了長達二十年的交流,我們以商業道德等價值觀為主題進行溝通,。”

首屆狄恆獎吸引了約30家企業申請,其中20家來自香港,9家來自澳門。身兼澳門利氏學社社長及羅世力國際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裁的羅世範博士表示,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成績。

羅世範博士於約20年前創立澳門經濟倫理協會,以推廣消費者權益和負責任的商業行為。“澳門取得了進步,我認為這裡可以成為中國的試點城市,證明(商業道德)不僅涉及政府或跨國企業,經濟底層亦應參與其中,即中小企業也將為此作貢獻,”他補充道。

從小到大

這位學者解釋,將獎項限制在中小企業是關鍵,以此證明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 (ESG) 並不僅限於大型企業。

羅世範博士認為,在疫情期間,難以向小型企業保証仍值得為ESG投入資源,但他們的堅持最終得到了回報。“你需要一些鼓舞人心的例子證明其可行性,這絕非紙上談兵,並從而得到鼓勵,”他告訴本刊記者。

“一方面,商業倫理必定要求企業堅持合規。另一方面,我們在研究項目中呼籲的是內在動機,即引發參與者的善意,讓他們逐步認識到ESG承諾的價值。”

這位獎項創始人指出,ESG 有時被大型集團用作一項“公關工具”,因此一份詳細且完整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對於確保ESG舉措真正落實到位至關重要。

這位學者認為,新博彩牌照中明確關於非博彩投資的要求,博彩運營商現在必須證明其承諾是具“實質意義”的,非“甜言蜜語”。“我確實看到,這方面取得了進展,否則,他們無法獲得批給。”他指出。

羅世範博士向本刊記者強調,該獎項的意義在於紀念來自愛爾蘭的狄恆神父。“狄恆神父一生都在香港度過,除了天主教圈子,他在其他領域亦廣負讚譽。他投身於這個充滿衝突的社會並對教育始終充滿熱情。”羅世範補充道。

“正如我們過去對他的暱稱‘Freddie’Deignan,有人以為他對一切都開心滿意。然而,實際上他對某些企業的口頭承諾感到非常沮喪。他曾向我坦言,空泛的言語太多了。”

大海深且藍

羅世範博士解釋,他們努力尋找能夠真正代表澳門多元文化的人士擔任狄恆責任型企業獎評審團,以期在中國、葡萄牙和其他文化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我們需要在外國人和非外國人、男人和女人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我認為,我們很幸運能夠擁有所有這些來自不同背景的傑出人士擔任評委,他們或許是最有說服力的候選人。”

評審團由八名來自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士組成——四男四女。

其中一名評審是安石集團(控股) 有限公司主席林筱魯。這位長期推動ESG的人士告訴記者:“ESG 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演變,也是香港及其他城市對小型或大型企業的一種全新道德訴求,”

“狄恆獎讓我有機會接觸到認可ESG價值的機構和企業,並將有關信息向合作夥伴和客戶推廣。這為商界展示了當中的催化劑作用。”

林筱魯指出,今年獎項的大多數候選人來自鄰埠。在世界大部分地區,ESG尚算一個較新的概念,但已被香港聯合交易所列為上市要求。

“但是,我們不能只顧著與大型企業合作。相當多的中小企業對 ESG 知之甚少,或者即使知道,也不相信自己擁有實現這些目標的資源,”林筱魯指出。

儘管如此,這名香港商人認為,當談論向區內中小企業中推廣ESG實踐的機會時,“海洋是深且藍的”。身為政治家和香港立法會議員,林筱魯認為政策和法規在促進商業道德實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在教育方面。

“政府始終希望看到所有企業朝著良好治理這一關鍵領域發展。然而,對於那些創辦公司的人來說,要想將這些原則牢記在心,就必須依靠過去的教育和推廣,”他指出。“關鍵是心態,只要企業主或負責運營、管理的人士建立了這種心態,ESG將水到渠成。”

相關文章

【息息相關】走出國際

旅遊業人士表示,隨著澳門航空客運量逐步回升,加上本地業界與香港及周邊城市和地區進一步合作,澳門或由今年第二季度開始迎來更多國際旅客。

【息息相關】旅遊業復興之路

鑒於今個新春黃金周的入境旅客數字超出預期,預料澳門 2023 年全年或可接待旅客逾1,500萬人次。自從疫情旅行限制措施終結以來,澳門吸引了更多來自香港的年輕旅客。

【主編前言】旅業復甦利弊

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期間,因為防疫措施放寬,久已不見的大量旅客重臨澳門,旅遊熱點人流摩肩接踵,店舖外長長的排隊人龍,手信店貨架一空,令沉寂已久的旅遊及零售業精神為之一振,且今年農曆年假期的旅遊旺季亦較以往長,即使已過年初十,市面上仍有不少旅客,繁榮景象一掃過去三年的疫情陰霾。

【總監之言】展翅高飛

最引人入勝、最能鼓舞人心的神話生物,莫過於鳳凰。在古希臘神話中,鳳凰是一種能夠浴火重生的火鳥,代表著重生和復活。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它常被描繪成一隻鴻前麟後,鸛顙鴛腮,龍文龜背,燕頷雞啄,五色備舉的巨型神鳥。鳳凰被視為好運、繁榮、重生和美德的象徵。

【特刊】世界變化(緩慢),澳門在旁觀察

許多變化都沒有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發生,要么是因為人們缺乏興趣,要么主要是因為這個城市的地理和社會特徵。

【特刊】連花清瘟,神話還是現實?

或許,我們無法得知社會輿論真正的想法:究竟中藥配方的連花清瘟膠囊是否有助於預防和抗擊疫症?衛生局說:“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瘟解毒、宣肺泄熱。”

【特刊】澳門特別行政區25周年:A到Z (U, V)

《商訊》2024年12月特刊 | 澳門特別行政區25周年:A到Z

【特刊】澳門特別行政區25周年:A到Z (S, T)

《商訊》2024年12月特刊 | 澳門特別行政區25周年:A到Z

【特刊】澳門特別行政區25周年:A到Z (G, H)

《商訊》2024年12月特刊 | 澳門特別行政區25周年:A到Z

金沙中國宣佈為員工加薪並發放績效獎金

博彩及綜合度假村營運商金沙中國有限公司(金沙中國)周二(12月31日)宣佈,向所有合資格員工發放相等於一個月薪酬的績效獎金,且將於新一年為合資格的團隊成員調升薪酬。

【特刊】澳門特別行政區25周年:A到Z (C, D)

《商訊》2024年12月特刊 | 澳門特別行政區25周年:A到Z

第八屆澳門商務大獎現已接受報名今屆首設娛樂領導大獎及大灣區大獎

2025澳門商務大獎現已開始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2025年3月15日。報名及提名可於官網www.awardsmacau.com網上登記;大獎參加手册可於此處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