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澳門溫室氣體排放最權威的聲音之一,當局必須強化現時的節能政策措施。
《商訊》2023年3月特刊 | 減碳:何時?如何?
作為首批嘗試確定澳門達到溫室氣體(GHG)排放量峰值日期的研究項目之一,以《The potential challenge for the effective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of urban energy consumption: A case study of Macau (有效減緩城市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的潛在挑戰:以澳門為例【2021】)》為題的研究論文指出:在理想情況下,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被有效降低且將在2033年達到峰值。
然而,正如該研究的作者之一、澳門科技大學創新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的宋慶彬教授向本刊記者解釋,要實現這一理想情景,需綜合考慮多個不同因素。
該研究指出,自2009年以來,博彩業已成為澳門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其次是交通運輸、商業/食肆/酒店和住宅。
宋教授坦言:“為防止城市能源消耗在短期內持續增加,應將博彩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節能減排列入澳門實現可持續能源的重點事項。
此外,“由於資源稀缺,澳門一直嚴重依賴能源進出口貿易。除普通煤油和柴油外,其他能源(汽油、航空煤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氣、天然氣和電力)的消耗仍處於不穩定或呈上升趨勢”。因此,這位澳門學者解釋:“長遠來看,城市能源消耗的持續增加和隨之而來的溫室氣體排放威脅著澳門的可持續發展。”
宋慶彬指出,如何優化城市能源結構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澳門面對的核心挑戰。短期內要避免城市能源消耗持續增加,“關鍵在於優化能源結構,尤其是本地和中國南方電網的電力結構”。當然,居民、政府和企業為節約能源所付出的努力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非常重要。
考慮到城市土地面積小和能源結構單一等制約因素,政府可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若特區政府不推行重點監管政策或強化現行節能措施,未來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仍將呈現強勁且持續的增長趨勢,”宋教授表示。

“澳門政府應該且能夠在能源轉型和溫室氣體減排方面發揮重要的領導作用”, 這位澳門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強調,只要“官方政策成為實現可持續、高效能源目標的基礎”。
這位專家認為政府部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宋教授解釋:“與內地大部分城市相比,澳門的能源結構相對合理,潔淨能源所佔比例較高。”
他還重點提及由能源業發展辦公室、澳門環境保護局和澳門電力公司為優化本地能源結構制定的管理政策和技術指南,其中包括架設新的天然氣管道、興建天然氣發電廠、增加電動車充電站的數量、推廣節能產品,並改用天然氣驅動的公交巴士。
“為實現碳減排的長遠目標,澳門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改善和提高居民和企業的節能減排行為和意識,加快調整能源結構的腳步,以及大力發展低碳清潔能源的使用,”宋教授詳細介紹道。根據澳門特區政府與南方電網的合作協議,從南方電網引進的電力,清潔電力佔比至少為40%。

作為供給端,澳門政府應“積極調節能源結構,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在消費端,“居民、政府、企業的終端節能舉措將成為重要的策略。”
恰恰在消費方面,十分突出的部分是:蓬勃發展的第三產業(如博彩、交通運輸、商業、餐飲、酒店等)極大地加劇了澳門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
“若特區政府不推行重點監管政策或強化現行節能措施的話,未來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仍將呈現強勁且持續的增長趨勢” – 宋慶彬
宋教授指出,以2018年為例,第三產業的能源消耗佔城市能源消耗總量的94.6%。“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到2018年,博彩業的能源消耗比例持續上升(13.2%至27.7%),是所有行業中增長最快的領域。”
此外,正如我們的受訪者指出,前人的研究已經證明,提高博彩業能源效益是實現澳門節能減排策略的關鍵。
目前,澳門博彩業也推出了若干減少能源消耗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措施,但“行業未來仍需關注自身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的問題,預計將推出更有效的措施”。(政府通過環境保護局向本刊透露,實施減排措施後,澳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於2020年達到國家目標水平,即較2005年減少40%至45%。)
四種情景
宋慶彬領導的團隊探討了四種不同情景,“可能反映了推行不同經濟和技術政策的後果”。這位教授兼研究員表示,情景分析是合理估算澳門潛在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減排量的有效方式。
在2021年的研究中,理想情景建基於《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和澳門電力公司的未來計劃。
“由於數據可用性,我們將2018年設為基準年,2035年為情景分析的最後一年。”

如表1所示,在理想的情況下,澳門能源消費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繼續增加,但由於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量已達到一個相當穩定的水平,增幅較小。
因此,在理想情況下,本地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在2033年達到峰值後呈緩慢下降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宋教授向記者解釋,由於缺乏實際數據,情景分析並未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此外,情景分析設置主要側重於能源結構的轉變,未有將未來的節能潛力納入考慮。”該研究探討的溫室氣體排放指直接和間接(體現)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