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深化與內地合作:“特區應當受惠”

專家指出,港澳特區與廣東已開展合作,但仍需進一步整合,以取得更多豐碩成果。

《商訊》2023年3月特刊 | 減碳:何時?如何?

文:João Paulo Meneses


“港澳特區享有的自主權使其擁有定制專屬政策的空間,兩者各自適應的不同體制恰恰證明了這一點。然而,不利的是,在內地氣候治理體系下取得的進步卻無法自動應用於特別行政區,”香港環境局前副局長陸恭蕙在其參與撰寫的一篇研究論文中提議,港澳應以大灣區為背景構建一個更開放、更具協作性的氣候變化政策框架。

陸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杜迪佳教授指出:“在那些尚未從內地的進步中受益的領域,兩大特區仍有機會展開探索。”

他們的理解是:“這或許就是‘高度自治’的真正美妙之處和彈性,因為它允許特區選擇與內地合作。”

然而,他們在《Toward a more open and collaborative climate change policy framework in Hong Kong and Macau with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u Greater Bay Area(香港和澳門建立更開放、更具協作性的粵港澳大灣區氣候變化政策框架)》中提出了進一步整合的建議:“中國內地關於電力市場化的嘗試值得港澳特區參考,這也是國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中值得關注的內容,當中以廣東最為突出。作為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領頭羊,廣東省於2016年成為內地首個開放電力競價交易的省份,並繼2018年出台交易規則後,於2019年成為首個進行現貨交易的試點省份。”

“未來,香港和澳門融入更大型電力市場體系將具重要意義,可藉此彌補自身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的不足,”他們堅信,“除了電力市場,廣東和深圳的碳交易試點也能夠為特區在考慮減緩氣候變化替代方式和額外選擇時提供參考。”

“內地花了數十年時間,透過發展可再生能源、電網和輸電系統及碳交易試點等方式”推動能源系統改革,港澳特區卻原地踏步,僅繼續依賴來自內地的電力進口,滿足日常部分供應所需且不曾加入內地能源體系。

同樣,香港和澳門從內地購買大量淡水,卻不屬於中國水資源管理系統的組成部分。“兩個特區亦有意參與內地水資源管理系統,確保城市利益得到保障,同時為流域整體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該文件寫道。

“此外,特區也不曾參與國家碳交易進程,特區當局均沒有交易或抵消本地排放的選擇。若港澳特區能夠成為國家碳交易體系的一部分,隨著體系日益壯大,將開闢額外的碳減排空間,”他們還表示。

陸教授和杜教授寫道:“雖然港澳特區均與廣東省成立了聯合工作組,致力協調氣候變化問題,但工作重點是交流信息和開展聯合研究,非參與區域減緩和適應。兩者與中國內地氣候變化治理體系保持獨立,最終只能被國家的試點和進步排除在外。”


“我認為不必將‘整合’視作放棄自主權”– 陸恭蕙 

這種希望加強“一體化”的呼籲會否被解讀為特區喪失自主權?陸恭蕙解釋,事實並非如此,“只要我們不將‘整合’定義為導致失去自主權,我認為不必將‘整合’視作放棄自主權。”

她詳細說明,例如香港的氣候時間表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這比內地定下的目標要早,“澳門可以決定自己的日程表;廣東亦有權力決定是否與國家2060年的規劃保持一致,還是先行一步。”

“此外,他們都需要經歷相似的減碳過程。然而,無論如何,內地都是港澳清潔能源的來源,所以特區未來或需為清潔能源付出更大代價,這就是港澳都有必要節約能源並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原因。他們可以制定專門標準和方法,就像用水一樣,”這位香港環境局前副局長回答本刊記者。

陸教授是香港最著名的環保主義者之一。她總結了這一建議:“澳門政府至少必須制定明確的節能節水政策,並考慮推行適應的措施應對洪水/風暴和海平面上升等氣候問題。 這些現象都是區內普遍問題,因為我們都遭到類似的極端天氣威脅。”


解決辦法在大灣區

“在大灣區倡議下,港澳特區已經具備了加強與廣東之間區域合作的制度基礎,但地區必須找到超越信息交流和開展研究的方式,探索在政策和協調實施方面的合作,同時尊重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陸教授和杜教授說。

“如果香港、澳門和廣東當局能夠進一步組織合作,大灣區在制定和實現氣候變化目標方面或將更具雄心壯志。成果將有助於建設綠色低碳示範區,實現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設定的目標,”他們認為,因此“建議構建更開放和更具協作性的氣候變化框架以優化結果。”

“與內地尤其是廣東的政策同行密切合作,可讓香港和澳門受益良多,允許特區了解、學習內地當局制定能源、氣候緩解、數據披露、智慧城市建設,以及電力和碳交易市場新政策的過程,”兩位學者總結道。

上一頁 | 靜候垃圾收費制度

第三季酒店業僱員數量升兩成 人資需求增加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第3季末酒店業的全職僱員按年增加21.7%至53,802名。

英皇娛樂酒店中期淨溢利1210萬港元

英皇娛樂酒店有限公司公佈中期業績公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個月期間轉虧為盈,錄得淨溢利1210萬港元。

美國今年“黑五”購物周近幾年“最便宜”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美國上周迎來“黑色星期五”購物周。據路透社28日報道,今年“黑五”購物周堪稱數年來“最便宜”,大批消費者受零售商的大力促銷吸引,多番比價、“精明”購物。

澳門首十月酒店入住率超八成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首十月澳門酒店業客房平均入住率同比上升43個百分點至80.9%,住客增加1.6倍至1,104.1萬人次。

【法律解碼】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息息相關】REITs 時代

在澳門證券基金行業協會舉辦的論壇上,業內人士和專家一致認為,澳門在發展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市場方面擁有優勢,可以進一步推動金融業發展,加快經濟多元化進程。

普華永道: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中國資深經濟學家趙廣彬日前表示,隨著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力顯效以及私營部門投資增長,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關鍵因素之一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6日電(記者陳斌傑)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合設機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漢密爾頓日前在瑞士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息息相關】“澳門居民的保險、保障嚴重不足”

作為新成立的保誠保險澳門分行總經理,馬竹豪看到澳門人壽保險業務的巨大潛力。他表示,這家擁有175年歷史的英國跨國企業將配合特區的多元化步伐,著眼於橫琴,為澳門市場注入創新元素。

協議生效!巴以停火4天

新華社加沙/耶路撒冷11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4日上午7時(北京時間13時),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臨時停火協議生效。雙方將休戰4天。

相關文章

第三季酒店業僱員數量升兩成 人資需求增加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第3季末酒店業的全職僱員按年增加21.7%至53,802名。

英皇娛樂酒店中期淨溢利1210萬港元

英皇娛樂酒店有限公司公佈中期業績公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個月期間轉虧為盈,錄得淨溢利1210萬港元。

澳門首十月酒店入住率超八成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首十月澳門酒店業客房平均入住率同比上升43個百分點至80.9%,住客增加1.6倍至1,104.1萬人次。

【法律解碼】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息息相關】REITs 時代

在澳門證券基金行業協會舉辦的論壇上,業內人士和專家一致認為,澳門在發展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市場方面擁有優勢,可以進一步推動金融業發展,加快經濟多元化進程。

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關鍵因素之一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6日電(記者陳斌傑)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合設機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漢密爾頓日前在瑞士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10月入境旅客按月升二成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10月入境旅客按年增3.8倍至2,757,308人次,與9月相比上升19.8%。

【特刊】“‘一帶一路’已作出了改變,且將迎來更多變化”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Francisco Leandro是“一帶一路”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在接受採訪時,他預計該倡議將進一步改進,包括更看重“綠色絲綢之路”維度。

永利澳門第三季EBITDAR增至2.55億美元

永利澳門公佈,今年第三季度經調整後的物業EBITDAR為2.549億美元,環比增長3.57%。

美高梅中國第三季淨收入較疫前增10%

美高梅中國宣佈其第三季度淨收入為8.13億美元(約合65億澳門元),較2019年第三季度增加10%。

新濠第三季營運收入升至9470萬美元,淨虧損收窄

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公佈,今年第三季度的營運收入為9470萬美元(約合7.6億澳門元),較上一季錄得的6430萬美元環比增長47%。

澳門企業家代表團赴滬參加進博會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組織一行近50人的澳門企業家代表團4日赴滬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澳門連續第6年組織 本地企業參與進博會。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受邀於4日至5日赴上海,出席第六屆進博會開幕式及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