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前言】抓緊機會

《商訊》2023年 4月 | 主編前言 – Mandy Kuok


自從澳門重新開放迎接旅客後,澳門開始逐漸重現疫情前的繁榮景象,但隨著經濟復甦,過往的一些問題開始重現,最明顯是物價調升,商舖租金調升,對中小企來說壓力徒增,的士車租迅速回復至疫情前,一般用品的價格亦有所調升,對於還未在三年抗疫造成的疲弱經濟下緩過氣的小市民來說,生活壓力便突然增加不少。

對於政府來說,看到旅遊業迅速恢復自然可喜,但在疫情期間曾停滯或緩解的問題亦再度浮現,只是居民在剛受完疫情重創便要面對各種生活問題,更見艱難。澳門是自由市場,政府亦不能干預物價等商業決定,可以採取的措施實在有限。

面對澳門的經濟問題,多元化是最好的選擇,除了減少一業獨大的經濟風險外,亦為居民和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更多的出路。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便是為澳門經濟多元創造條件,國家為深合區發展提供了不少政策,廣東省亦積極配合,於本月起施行的《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將一批省級行政職權調整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及其工作機構實施的決定》中,賦予橫琴合作區更大發展改革自主權,切實吸引澳資澳企澳人到橫琴合作區集聚發展和就業生活,此舉展示了中央和廣東省以橫琴助澳門發展的決心和期望。

國家為澳門的發展提供了不少支持和政策,只是澳門企業和居民會否抓住這些發展機會?澳門以中小企為主,一向競爭力有限,居民又長期處於受政府保護的舒適圈內,要他們勇於走出舒適圈面對內地的激烈競爭,企業和居民有否勇氣和決心?

不過澳門中小企即使不走出去,早已面對來自鄰近地區的競爭。澳門居民一向有到珠海消費的習慣,尤其近年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珠海各類吃喝玩樂設施應有盡有,價格又較澳門便宜,所以許多居民周末或節假日都會到珠海消費,加上網購盛行,澳門服務及零售行業如不能具備自身特色,實在難以抗衡。

澳門居民一向不愁找不到工作,雖然在疫情期間曾經受創,但目前就業市場已逐漸恢復,有多少人否願意到澳門以外地方闖蕩實難估計,中年人如已有穩定的工作一般不想作改變,相信只有年青人會有雄心壯志在澳門以外地方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只是政府如何鼓勵年青人到外地謀求發展?

因此,政府需要做好推廣工作,讓年青人更深入了解內地尤其是深合區的發展機會,同時亦要加強他們對國家的認識,只有清楚了解國家的目前和未來的發展狀況,亦讓他們看到職業生涯的發展前景,以及到深合區以至內地其他省市工作的相關配套,加強他們的信心,才可以推動他們往內地工作,否則,誰會願意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前往一個未知的未來?

澳門首十月酒店入住率超八成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首十月澳門酒店業客房平均入住率同比上升43個百分點至80.9%,住客增加1.6倍至1,104.1萬人次。

【法律解碼】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息息相關】REITs 時代

在澳門證券基金行業協會舉辦的論壇上,業內人士和專家一致認為,澳門在發展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市場方面擁有優勢,可以進一步推動金融業發展,加快經濟多元化進程。

普華永道: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中國資深經濟學家趙廣彬日前表示,隨著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力顯效以及私營部門投資增長,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關鍵因素之一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6日電(記者陳斌傑)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合設機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漢密爾頓日前在瑞士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息息相關】“澳門居民的保險、保障嚴重不足”

作為新成立的保誠保險澳門分行總經理,馬竹豪看到澳門人壽保險業務的巨大潛力。他表示,這家擁有175年歷史的英國跨國企業將配合特區的多元化步伐,著眼於橫琴,為澳門市場注入創新元素。

協議生效!巴以停火4天

新華社加沙/耶路撒冷11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4日上午7時(北京時間13時),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臨時停火協議生效。雙方將休戰4天。

人工智慧大模型加速上線 賦能更多行業

新華社杭州11月24日電 當年穀歌旗下“深度思維”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程式戰勝人類圍棋高手,人們對它驚歎與好奇的同時,可能也沒想到如今基於人工智慧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程式ChatGPT已將人類與機器的交互推升至更高水準,實用價值也大幅提升。

【息息相關】打開大門

專家在葡中工商會(CCILC)舉辦的投資研討會上指出,完善法制和單邊稅收抵免可以鞏固澳門的外國直接投資中心地位。

威尼斯將在高峰期對一日遊遊客收費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義大利威尼斯市政府日前通過針對一日遊遊客的具體收費政策,暫定在明年4月至7月中旬的週末等旅遊高峰日向每名遊客收取5歐元。

【時事評論】貼地政策助中小企生存

11月澳門經濟傳來好消息,十月博彩毛收入為一百九十五億澳門元,再創疫後單月新高,首十個月的賭收累計一千四百八十四億多元,已超全年一千三百億元的特區政府估計。與此同時,特區政府公佈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預計全年賭收二千一百六十億元;政府收入將大於支出,正式向赤字預算講拜拜,故過去一向有的現金分享、醫療券等明年照派,一系列惠民措施估計涉及二百四十六億多元;公務員凍薪三年後,明年終加薪三元,升幅約百分之三點三;央積金亦再獲注資,總額約三十億元。綜上彷彿一天光晒,澳門將回到過去輝煌?事實是危機四伏,隱憂處處,不能掉以輕心。

【時事評論】澳門的語言和經濟資本

澳門明智地將目光投向中國內地、東南亞和葡語國家,將之視作城市經濟多元化重要元素。然而,只有開闊眼界,方能成功躋身國際舞台和世界市場。因此,澳門有必要大幅提升城市的英語能力水平。

【主編前言】針對問題施良策

踏入11月,除了迎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七十周年大慶外,每年一度的施政報告更引市民關注。自今年初各口岸重新開放後,旅遊業明顯復甦,博彩收益亦超過預期,政府早前公佈的明年度財政預算中,亦列出了明年的惠民政策,除了一直保持的現金分享外,亦恢復向央積金戶口注資,前景看似很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