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息相關】第三條大道

文:倪熙晨


政治學研究員盧兆興相信,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成為“一國兩制”框架下混合式的“第三種體制”,甚至可能融入澳門特別行政區。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首次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

該經濟特區佔地約106 平方公里,旨在深化澳門特區與廣東省之間的聯繫,發展區內重點產業,協助特區實現經濟多元化,推動特區與內地的進一步融合。

今年早些時候,廣東省當局公佈了深合區法律框架,擬在澳門特區與橫琴之間設“一線”通道,橫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其他地區之間則設“二線”通道,實施“分線管理”政策。

根據《總體方案》,廣東省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官員共同組成合作區管理委員會,其他成員包括珠海市政府官員和中央政府派駐廣東省的代表。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政治專家兼澳門通訊社資深專欄作家盧兆興教授上月與澳門通訊社合作假官樂怡基金會舉辦題為“大灣區澳門—橫琴及香港—深圳一體化”講座,探討這一嶄新合作方案的未來。

盧教授在講座上指出,該“第三種體制”專為橫琴設計,是中央政府在中國南方經濟特區試驗並著力推進的趨勢之一,橫琴深度合作區在澳門融入內地方面發揮著特殊作用。

分析人士認為,中央正在有效地在橫琴合作區範圍內打造一個“新澳門”,只要當局願意,這一混合區域可併入特區“管轄範圍”。

“橫琴併入澳門轄區的可能性取決於若干要素——澳門的人口擴張、澳門有限的地理空間、澳門政府的需求和願望,以及從橫琴角度來看整體整合的準備情況。”他解釋。

當被問及澳門體制本身會否在這一過程中反過來被(橫琴)或內地整併時,盧教授將此問題歸類為“主觀感知”。

“我認為,無須過於擔心內地未來將吸收澳門並削弱‘一國兩制’的問題。政策正在朝著 ‘一國兩制’的方向發展。這在立法方面十分清晰;政府正試圖創建兩個混合系統。這將是有機的,中國正在發生變化,澳門亦然……或許這兩個不同體制將以對半方式互相吸收,我們不得而知,”這位政治分析家坦言。


“我認為,無須過於擔心內地未來將吸收澳門並削弱‘一國兩制’的問題。政策正在朝著 ‘一國兩制’的方向發展。” – 盧兆興

成為香港的例子

分析人士認為,“第三種體制”或不會與澳門發生真正的“領土整併”,卻可能對內地其他地區產生影響。

他們相信,橫琴粵澳合作區內的新一體化進程也將成為一個試點實驗,對數年後的港深社會—經濟—技術一體化產生“巨大影響”,這很可能在2047年之前發生。

“香港與深圳的地域融合進展較慢,因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廣東省和深圳需要就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交通和基礎設施項目與深圳進行整合的方式展開協調和溝通。

與此同時,這位政治分析人士認為,這對香港和澳門都提出了挑戰,兩地政府被迫透過“招聘精英公務員、提供更優質的在職培訓、推行專業化進程”,以提高行政當局的公共行政管理的技能;兩大特別行政區亦必須“加快發展成為真正的‘智慧城市’”。

在盧兆興教授看來,同時存在其他諸多挑戰,例如加快培養本地人才,因“遺憾的是香港和澳門都缺乏人才”。

中央政府最近推行了一項試點計劃,致力吸引大灣區內傑出的科研、衛健及其他領域人才,可於2月20日起申辦往來港澳人才簽注,在有效期內多次往來香港或澳門地區。

根據往來港澳人才簽注政策,自2月20日起,符合資格的六類人才,包括科研、文教、衛健、法律等領域的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人才,將可申辦往來港澳的多次入境簽注。

兩地策略性行業和高等院校也應通過更完善的規劃、人力預測、向公眾發佈年度調查數據及適當的職業部門等,進行改善和規範化。

同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應提出更多補貼和激勵措施,鼓勵中小企業進駐深圳和橫琴。

趨同問題

關於深度合作區的法制管治,盧教授警告說,澳門、香港和內地截然不同的法律制度對實現“真正的地域一體化”構成了障礙。

“例如,澳門現正與內地就法律援助展開商討,但澳門和香港之間仍然缺乏相關的法律安排。有見及此,在法律體制整合方面陷入了滯後的境地……有人認為法律制度過於獨特,無法進行整合,但這當中更多涉及到法律協調方面的障礙,非法律整合,”盧教授解釋。“這種協調過程是曲折且艱難的,存在許多人權或環境方面的爭論,我認為協調不同的法律體系需要大約50年時間”。

通過相互競爭,這些各異的法律框架最終將被順平,且轉變成明確的法律合作,隨著時間推移,這也會在橫琴與其他司法管轄區的關係中發生。

他還強調,過去五年到六年期間的區域一體化進程確實“比他預期中的要快”,但中央政府已表示有意延長香港和澳門“一國兩制”政策的持續時間,即分別超過原本設定的2047年和2049年。

這位政治分析家認為,維持一國兩制政策符合中央政府對台灣的利益。當內地領導人談論到台灣時,通常用“一國兩制”的台灣模式形容。習主席也明確表示,可進一步探索台灣模式。“鑒於台灣的相關性,我相信他們將維持‘一國兩制’體制。”盧兆興指出。

第三季酒店業僱員數量升兩成 人資需求增加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第3季末酒店業的全職僱員按年增加21.7%至53,802名。

英皇娛樂酒店中期淨溢利1210萬港元

英皇娛樂酒店有限公司公佈中期業績公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個月期間轉虧為盈,錄得淨溢利1210萬港元。

美國今年“黑五”購物周近幾年“最便宜”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美國上周迎來“黑色星期五”購物周。據路透社28日報道,今年“黑五”購物周堪稱數年來“最便宜”,大批消費者受零售商的大力促銷吸引,多番比價、“精明”購物。

澳門首十月酒店入住率超八成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首十月澳門酒店業客房平均入住率同比上升43個百分點至80.9%,住客增加1.6倍至1,104.1萬人次。

【法律解碼】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息息相關】REITs 時代

在澳門證券基金行業協會舉辦的論壇上,業內人士和專家一致認為,澳門在發展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市場方面擁有優勢,可以進一步推動金融業發展,加快經濟多元化進程。

普華永道: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中國資深經濟學家趙廣彬日前表示,隨著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力顯效以及私營部門投資增長,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關鍵因素之一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6日電(記者陳斌傑)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合設機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漢密爾頓日前在瑞士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息息相關】“澳門居民的保險、保障嚴重不足”

作為新成立的保誠保險澳門分行總經理,馬竹豪看到澳門人壽保險業務的巨大潛力。他表示,這家擁有175年歷史的英國跨國企業將配合特區的多元化步伐,著眼於橫琴,為澳門市場注入創新元素。

協議生效!巴以停火4天

新華社加沙/耶路撒冷11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4日上午7時(北京時間13時),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臨時停火協議生效。雙方將休戰4天。

相關文章

第三季酒店業僱員數量升兩成 人資需求增加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第3季末酒店業的全職僱員按年增加21.7%至53,802名。

英皇娛樂酒店中期淨溢利1210萬港元

英皇娛樂酒店有限公司公佈中期業績公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6個月期間轉虧為盈,錄得淨溢利1210萬港元。

美國今年“黑五”購物周近幾年“最便宜”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美國上周迎來“黑色星期五”購物周。據路透社28日報道,今年“黑五”購物周堪稱數年來“最便宜”,大批消費者受零售商的大力促銷吸引,多番比價、“精明”購物。

澳門首十月酒店入住率超八成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首十月澳門酒店業客房平均入住率同比上升43個百分點至80.9%,住客增加1.6倍至1,104.1萬人次。

【法律解碼】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息息相關】REITs 時代

在澳門證券基金行業協會舉辦的論壇上,業內人士和專家一致認為,澳門在發展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市場方面擁有優勢,可以進一步推動金融業發展,加快經濟多元化進程。

10月入境旅客按月升二成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10月入境旅客按年增3.8倍至2,757,308人次,與9月相比上升19.8%。

【特刊】“‘一帶一路’已作出了改變,且將迎來更多變化”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府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Francisco Leandro是“一帶一路”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在接受採訪時,他預計該倡議將進一步改進,包括更看重“綠色絲綢之路”維度。

永利澳門第三季EBITDAR增至2.55億美元

永利澳門公佈,今年第三季度經調整後的物業EBITDAR為2.549億美元,環比增長3.57%。

美高梅中國第三季淨收入較疫前增10%

美高梅中國宣佈其第三季度淨收入為8.13億美元(約合65億澳門元),較2019年第三季度增加10%。

新濠第三季營運收入升至9470萬美元,淨虧損收窄

新濠博亞娛樂有限公司公佈,今年第三季度的營運收入為9470萬美元(約合7.6億澳門元),較上一季錄得的6430萬美元環比增長47%。

澳門企業家代表團赴滬參加進博會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組織一行近50人的澳門企業家代表團4日赴滬參加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是澳門連續第6年組織 本地企業參與進博會。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受邀於4日至5日赴上海,出席第六屆進博會開幕式及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