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北上消費——中小企的危機

《商訊》2023年4月號 | 文:甄慶悅 – 資深傳媒人


筆者這代人,小時候的周末或連假,其中一個節目是跟父母到珠海玩,當年帶一條香煙到內地轉售,差價足以住一間小旅店,食一頓晚餐,甚至還可買少許蔬果。青年時代,很多人喜歡到珠海買VCD、按摩及食飯。近十多二十年,賭權開放令澳門經濟規模上了一個新台階,澳人收入增加後,北上消費變少,外遊變多,日、韓、歐、台等地成熱門。未來這種消費、旅行模式或許再度改變?

近十多年,中央一直推區域合作,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概念,好像九+二、泛珠、省港澳一小時生活圈,以及年來講得沸沸揚揚的大灣區等,為何差不多的東西不時有新的名字及概念?答案就是不太成功,至少未達到官方預期。其實,由古到今,省、港、澳地緣、血緣密切,很多港澳人皆來自廣東,故三地在不同層面一直交流、合作頻繁,各取所需,有競爭也有互補,只在需求推動下,有時走得近些,有時走得遠些,但從未斷過,將來亦不會斷。説穿了,市場力量比官方推行政策的作用更顯注、更實際,勉強也勉強不來。

客觀説,內地生活水平與澳門仍有距離,物價便宜一大截,北上消費從未停過,或許過往以基層為主,中產北上的密度未至於太高,但近況似在變化中。 疫情結束,澳門經濟被重構,很多澳人的收入短時間內未能回到疫前水平,中產家庭及年輕一代「北上」意欲比以往高,其一原因是「澳車北上」。據拱北海關消息,自今年一月一日「澳車北上」實施以來,澳門單牌車通關數量呈階梯式增長,截至四月三日凌晨,港珠澳大橋海關累計進出境的澳門單牌車逾十萬架次。最新鮮滾熱辣例子是四月五號清明假日早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大塞車,很多人自駕回鄉祭祖或北上遊玩。

中產尤其有車一族,多少都想趕一下「澳車北上」潮流。不要少看這些出遊改變,實已對澳門這細小市場造成影響。早前有食肆、中小企反映,收入比疫情前不升反降,尤其周末及假期,而受影響的不止民生區內的食肆,其他行業亦然。舉個實際例子,有朋友分享說,週六駕車到珠海,將車放到相熟的車行去修車、洗車做保養,一家人便到附近的商業區行街、購物、看戲、看書,吃過晚飯後拿車回澳,順便加滿一缸汽油。單這一家人的行程,足以說明將有多少澳門行業、店舖受影響,以上情況還未計五月將實施的駕照互認。

從來都說,澳門以中小企為主,面對租金高昂、人資不足,創新及應用科技能力弱,經營並不容易,更不是表面的風光。儘管澳門稅收低,政府亦不時有支援措施,但缺乏完整的中小企政策,致澳門中小企的整體競爭力較弱。一般相信,「澳車北上」加「駕照互認」將一定程度上改變澳門的餐飲、消費等市場,中產家庭及年青一代的消費會有部份北移的趨勢,至少短時間內有股北上潮,相關中小企要面臨新的挑戰及競爭,改變是大是小、是長是短有待觀察,但未來生存及發展將更艱難已寫在牆上,特區政府必須未雨綢繆,制訂對策及全面的中小企政策。

中小企政策除老掉牙的資金、借貸及補貼等外,更還應包括中小企的人資政策、升級轉型支援計劃等,並要充分利用政府轄下的公屋商舖群、各大口岸及未來新城填海區大量的商業空間等,既助企業減輕成本,也增加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小企必須因應環境改變而調整經營策略及模式,老生常談,就是要與內地做出差異化,提升服務、產品的質素、體驗,而非鬥價格,否則前路堪虞。擺在眼前的問題是,政府意識到這問題嗎?

澳門首十月酒店入住率超八成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首十月澳門酒店業客房平均入住率同比上升43個百分點至80.9%,住客增加1.6倍至1,104.1萬人次。

【法律解碼】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需要了解的重要事項

【息息相關】REITs 時代

在澳門證券基金行業協會舉辦的論壇上,業內人士和專家一致認為,澳門在發展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市場方面擁有優勢,可以進一步推動金融業發展,加快經濟多元化進程。

普華永道: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中國資深經濟學家趙廣彬日前表示,隨著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發力顯效以及私營部門投資增長,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超過今年。

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關鍵因素之一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6日電(記者陳斌傑)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的合設機構國際貿易中心執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漢密爾頓日前在瑞士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數字互聯互通將成為未來貿易中的關鍵因素之一。

【息息相關】“澳門居民的保險、保障嚴重不足”

作為新成立的保誠保險澳門分行總經理,馬竹豪看到澳門人壽保險業務的巨大潛力。他表示,這家擁有175年歷史的英國跨國企業將配合特區的多元化步伐,著眼於橫琴,為澳門市場注入創新元素。

協議生效!巴以停火4天

新華社加沙/耶路撒冷11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4日上午7時(北京時間13時),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臨時停火協議生效。雙方將休戰4天。

人工智慧大模型加速上線 賦能更多行業

新華社杭州11月24日電 當年穀歌旗下“深度思維”公司開發的人工智慧程式戰勝人類圍棋高手,人們對它驚歎與好奇的同時,可能也沒想到如今基於人工智慧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程式ChatGPT已將人類與機器的交互推升至更高水準,實用價值也大幅提升。

【息息相關】打開大門

專家在葡中工商會(CCILC)舉辦的投資研討會上指出,完善法制和單邊稅收抵免可以鞏固澳門的外國直接投資中心地位。

威尼斯將在高峰期對一日遊遊客收費

新華社北京11月24日電 義大利威尼斯市政府日前通過針對一日遊遊客的具體收費政策,暫定在明年4月至7月中旬的週末等旅遊高峰日向每名遊客收取5歐元。

【時事評論】貼地政策助中小企生存

11月澳門經濟傳來好消息,十月博彩毛收入為一百九十五億澳門元,再創疫後單月新高,首十個月的賭收累計一千四百八十四億多元,已超全年一千三百億元的特區政府估計。與此同時,特區政府公佈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預計全年賭收二千一百六十億元;政府收入將大於支出,正式向赤字預算講拜拜,故過去一向有的現金分享、醫療券等明年照派,一系列惠民措施估計涉及二百四十六億多元;公務員凍薪三年後,明年終加薪三元,升幅約百分之三點三;央積金亦再獲注資,總額約三十億元。綜上彷彿一天光晒,澳門將回到過去輝煌?事實是危機四伏,隱憂處處,不能掉以輕心。

【時事評論】澳門的語言和經濟資本

澳門明智地將目光投向中國內地、東南亞和葡語國家,將之視作城市經濟多元化重要元素。然而,只有開闊眼界,方能成功躋身國際舞台和世界市場。因此,澳門有必要大幅提升城市的英語能力水平。

【主編前言】針對問題施良策

踏入11月,除了迎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七十周年大慶外,每年一度的施政報告更引市民關注。自今年初各口岸重新開放後,旅遊業明顯復甦,博彩收益亦超過預期,政府早前公佈的明年度財政預算中,亦列出了明年的惠民政策,除了一直保持的現金分享外,亦恢復向央積金戶口注資,前景看似很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