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深耕經營建國際平台

《商訊》2023年5月號 | 文:甄慶悅 – 資深傳媒人


四月賭收增至147億元,是「後新冠」以來單月新高;五月乍現小陽春,疫後首個五一黃金周,景點人頭湧湧,澳門接待約49.3萬人次旅客,日均9.9萬客,客量較一九年同期恢復62%,意味者整體經濟復甦勢頭向好。然而,違規的士、強逼購物、低價團入社區、人逼人等亂象似死灰復燃,澳門是否重回「重量不重質」的傳統旅遊老路?

地方細、人口少、難發展,只能靠賭、加一點旅遊,澳門人過去一直被灌輸這概念。現實是科技發達,地域界限越來越模糊,舞台雖小尚且可以唱大戲,關鍵是唱什麼戲才能做到只此一家,別無分店。若要比資金、比人口及人材數字,澳門連內地二、三線城市都怕且不如,但澳門擁獨立關稅區地位,資金、資訊、人員均可自由流動,且奉行資本主義、簡單及低稅制,與歐美關係及溝通良好,又有多元文化的歷史背景,這些皆內地一線城市都無法齊集甚至沒有的,若能善用這些特質,小城仍可有一定作為,無論對特區自身還是國家均如是。

今時今日的澳門比以往更需要國際客,城市定位更需打國際牌,這是筆者過去一直強調,今年初亦曾向傳媒説過,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不可能只靠博企;開拓外國客源,六大博企作用固然重要,特區政府也責無旁貸,疫後官方應正式並長期派員出外探路、搭橋,澳門產業不該限於旅遊、博業,企業也不止於博企,還有眾多中小企等。喜見近月政府表現積極,開始組團到新加坡等地宣傳、拓展。四月特首賀一誠亦率團出訪葡萄牙、盧森堡及比利時三國,國際牌再度見光是好的開始。 

澳門有打國際牌的先天優勢,只是過去一直用不好,更甚者沒太大的運用意識。打國際牌必須深耕、用心經營,方有成功機會,否則短視或只做表面功夫,終歸都是走過場,過去特區政府在什麼中葡經貿合作平台等方面只做表面功夫,不單平台築不成,澳門操葡語人口更不斷下降,越來越多葡國人去意萌生,且付諸實際行動。現在急需要做的,是把“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等承諾落到實處,讓國際感受到澳門的自由開放、法治、多元、包容等城市特質沒變。

特首今趟歐洲之行的其一重點是考察盧森保的金融產業,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MOX)更與盧森堡證券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冀在債券市場上進一歩合作,澳門能學到多少乃未知數,難度肯定超高。須知澳門特區政府「說」推動特色金融已經很多年,例如融資租賃、財富管理等,結果如何,社會心中有數。坦白說,十年前起歩已經遲,惟當年國際及中國的大勢仍能配合,認真實踐尚且可搏一搏,可目下國際經濟形勢、地緣政治波譎雲詭,中國經濟告別高速增長,各省市債務危機亦揮之不去,現在推動人民幣債券的難度倍增。

表面看,盧森堡與澳門確有相似之處,例如人口規模同為六十多萬,同屬多元文化並擁多語言環境,有大量外來工作人口,同樣毗鄰強大的城市群,盧森堡近年也鋭意在金融業以外推動產業多元,且森澳的媒體都靠政府資助,新聞局2011年更曾組澳門媒體考察團到訪盧森堡及慕尼黑。以盧森堡的人口及國土,能繼倫敦、法蘭克福後成歐洲第三大金融中心、最重要的私人銀行中心、全球第二大投資基金中心,吸引大量跨國公司設立總部、分部,可謂奇蹟。盧森堡所依仗的,是Google都查得出的什麼良好營商環境、相對低稅、多元語言能力、良好法治、金融法律制度及開放自由社會等。實際上,盧森堡小國寡民成就大事的真正原因是人民質素、海納百川食四方飯的社會制度及風氣,並有打國際牌的本錢及長期意志,贏得世界社會及商界認同,這些是澳門欠缺及最需要的。說到底,吃金融這行飯最重要信譽、穩定,不能走極端路,一時一樣。

【特刊】洋溢的讚美之詞與揮之不去的質疑

劉本立撰寫長文,對中葡論壇進行了評價並提出了批評意見和改進建議。這位資深經濟學家呼籲透過注入新的動力,消除人們對項目有效性的疑慮。多名葡萄牙研究人員強調論壇在深化和促進合作多元化方面發揮的作用。

港澳地區外國人組團入境廣東可獲免簽六天

本月起,從港澳地區組團入境廣東的外國人可獲6天免簽。

澳門中場賭收恢復至疫前水平94%

券商摩根大通表示,澳門第三季度中場賭收環比增長9%,達疫前水平的93-94%。

【特刊】作為一個平台:內裡有何乾坤?

儘管存有疑慮,日益明顯的是,項目最卓越的成就超出了經濟或商業領域。

中銀協報告:商業銀行消費貸款保持穩健增長

新華社北京10月2日電(記者李延霞)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消費貸款規模保持穩健增長,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8.7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年末高8.3個百分點。

澳門舉辦多彩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4周年

新華社澳門10月2日電(記者劉剛 李寒芳)1日,澳門特區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

港澳臺簡訊:香港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同比上升13.7%

  香港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同比上升13.7%

香港故事|跨境消費,人與城的“雙向奔赴”

新華社香港10月2日電題:跨境消費,人與城的“雙向奔赴”

澳門特區政府舉行升旗儀式和酒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4週年

新華社澳門10月1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澳門特區政府1日舉行升旗儀式和酒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週年。

美國國會批准短期撥款法案避免聯邦政府“停擺”

新華社華盛頓9月30日電(記者熊茂伶)美國國會9月30日批准一項短期撥款法案,維持聯邦政府繼續運轉,避免部分機構因資金問題“停擺”。

【時事評論】澳門保險行業可“信託”?

 「現代金融服務業」、「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跨境保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人才引進制度」等概念和術語,已成為澳門領導人和輿論人士日常話題。

【時事評論】澳門有條件的國際主義

在澳門,城市的國際化構成和社會結構已成為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日常口號。要知道有關歷史可追溯到多個世紀前。於澳門的大街小巷穿梭遊走,你會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士,無論是旅客,還是工作人員。

【時事評論】沒安居,何樂業?

澳門疫後經濟復甦的勢頭不俗,儘管不平均,除博彩、旅遊外,不少行業仍水深火熱之中,尤其民生區的零售、食肆、中小企,節假日生意下降,甚至比疫情時更差。社會現最關注的,除整體經濟外,樓價、樓市也是其一焦點,當中又涉房屋政策,但以上似乎都不在特區政府優先考慮之列,最新的舉動是《夾屋法》月前在立法會獲通過,第一個夾屋項目將在氹仔國際機場對面的偉龍馬路地段之上,約四千個單位。另外就是特區政推出兩幅土地作公開拍賣,9月26日中午12時截標,翌日開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