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旅遊學院學者參與的一項研究關注社交媒體對澳門青年購買行為的影響。
研究中心 | 《商訊》與澳門旅遊學院之合作項目
在購置新“智能”設備前,多數本地年輕消費者都喜歡透過不同渠道收集信息,其中,社交媒體是決策過程中“最具影響力的要素”,澳門旅遊學院三位學者在研究報告中總結道。
研究團隊補充,品牌應“充分發揮此類平台提供的優勢”,制訂行之有效的市場策略。
“對企業而言,藉助適當的溝通渠道制訂具吸引力且高效的網絡營銷策略非常重要”,因為智能產品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學者們指出,“向客戶推送含糊不清的信息或使用不適當的網絡營銷方法將削弱產品的吸引力。”
該研究報告由旅遊學院學者管潔琦博士、楊惠君博士和任連萍教授與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劉銳業博士合作撰寫,以《To buy or not to buy: how young consumers approach new smart products in the social media context (買?不買?:在社交媒體背景下,年輕消費者接觸新的智能產品的方式)》為題並發表在學術期刊上。
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年輕人購買智能產品的因素——例如糅合了先進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數碼設備。 研究團隊調查了年輕消費者在社交媒體時代背景下接觸新智能產品的途徑。
研究人員針對本地流行商品之一的智能手錶,以半結構化訪談、面對面訪談和深度訪談的方式,訪問了20名年齡介乎18歲至35歲的年輕消費者,受訪者都有使用社交媒體。此外,研究人員還對銷售流行智能手錶的本地商戶進行了五次擴展訪談。

建立參與度
學者們在文章中寫道,社交媒體對有意購買智能產品的年輕消費者“影響最大”,尤其在其決策過程的信息收集階段。其他影響要素包括透過不同數碼渠道進行的口耳相傳,以及新產品推出前的宣傳信息。雜誌和報紙則被列入最受冷遇的信息來源。
然而,研究團隊指出,部分年輕消費者認為產品發佈前的公告“乏味”且“難懂”。有見及此,學者們提議,品牌可以考慮將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融入產品發佈推介視頻,這將“鼓勵更高水平的客戶與公司互動或提升客戶參與度”。
研究人員還強調用戶生成內容的重要性,這些來自非品牌官方的信息往往能夠透過社交媒體平台影響年輕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研究結果顯示,與品牌官網或新產品預告提供的資料相比,年輕消費者更留意其他同齡用戶分享的內容。因此,研究建議品牌利用“網紅”的力量——即在不同的利基市場擁有一定數量活躍追隨者的個人——影響他人的購買決定。“這對於以年輕消費者為目標的網絡營銷而言至關重要”,學者們說。
該論文還討論了網絡營銷領域中的“個性化”主題。研究人員指出,調查年輕消費者的個人喜好——例如,通過使用網絡瀏覽器cookie——並收集與之相關信息,對品牌來說“非常重要”。研究提議,此類見解可用於開發並成功地向個人消費者推廣定制產品和服務。

– 研究人員
管潔琦副教授是澳門旅遊學院酒店管理課程主任。她擁有澳門大學頒授的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包括社會會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酒店業和博彩業會計、審計,以及旅遊業和酒店業供應鏈管理。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劉銳業博士於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取得教育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包括可持續發展、區域發展、交通、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航海教育和培訓、供應鏈管理、衛生物流和人類遺產。

澳門旅遊學院副教授楊惠君博士擁有香港理工大學頒授的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包括酒店和旅遊教育、酒店人力資源管理、旅遊管理和活動管理。

澳門旅遊學院研究生課程主任任連萍教授擁有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博士學位,其研究興趣包括旅客行為、酒店研究、策略管理和酒店教育。
– 研究論文
管潔琦、劉銳業、楊惠君和任連萍: 《To buy or not to buy: how young consumers approach new smart products in the social media context (買?不買?:在社交媒體背景下,年輕消費者接觸新的智能產品的方式)》,2022年發佈於《Young Consumers》第23卷第1期,第90頁至1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