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訊》2024年4月特刊 | 現代金融
澳門透過電子支付初嘗“金融科技的味道”,更多精彩陸續有來。
金融科技(更廣為人知的名稱是“fintech”)“用於描述旨在改進和自動化金融服務的交付和使用的新技術術語”。Investopedia編輯Julia Kagan認爲,“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幫助公司、企業主和消費者更好地管理他們的金融活動、流程和生活”。
藉助專門軟體和演算法,金融科技旨在透過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促進客戶與金融世界聯繫。
就此而言,澳門稍稍落後於鄰埠。然而,澳門特區2023年11月1日生效的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有望加快這一進程。
來自澳門Riquito Advogados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飛政德(Daniel de Senna Fernandes)和歐保諾(Bruno Almeida)認爲,除了“設立更複雜的電子商務和數位支付生態系統,為金融科技進步鋪平道路”外,“新法還制定了必要的條例,並引入了‘有限制業務銀行’的牌照種類,此舉至關重要”。
“有別於傳統銀行牌照的綜合範圍,該牌照在金融領域開闢了一個專門的利基市場” – 澳門Riquito Advogados律師事務所律師飛政德(Daniel de Senna Fernandes)和歐保諾(Bruno Almeida)
“有別於傳統銀行牌照的綜合範圍,該牌照在金融領域開闢了一個專門的利基市場。儘管全能銀行的業務涵蓋存款及更廣泛的範疇,但新牌照將限制機構提供的服務,例如存取款、貸款、投資、信用卡發行和/或外匯交易等,”兩位律師表示。
早在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推出之前,澳門已有多家銀行提供金融科技服務,其中澳門發展銀行更於2019年宣稱自己是一家“以金融科技為主導的銀行,提供電子金融平台予廣大客戶” 。
但開展新冒險旅程的並非只有是小型銀行和新興銀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亦是澳門數位銀行的先驅,早已踏上了通往金融科技等嶄新領域的征程。據World Finance網站報道:“中銀澳門在這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推出了BoC Pay,這是一個支持支付寶、微信和銀聯的線上支付渠道。”
如果說澳門居民已經在某個領域感受到數位金融科技的優勢,那就是電子支付:過去四年來,本地移動支付交易數量激增,交易筆數自2019年的1,650萬宗增至去年的3.009億宗(增幅逾1,723%)。
值得強調的是,澳門通在此進程中發揮開創性作用且成爲了本地使用最廣泛的電子支付系統,原因是它作爲本澳首個支援加入多間銀行帳戶及信用卡的第三方電子錢包,是澳門首個由本地企業銷售及發行的非接觸式智能電子貨幣儲值卡。
多年來,澳門通始終屹立於這項技術的前沿,例如與Wallyt 的合作。作爲香港金融科技的領導者,Wallyt整合了當地許多本地和國際支付方式,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國際、BoCPay、八達通、 FPS,服務超過30,000家商戶。
“我們相信,澳門通的推出進一步促進了澳門向先進金融科技中心的轉變,”這家當地公司表示,“我們一直努力為用戶及商戶構建一個集合支付服務、電子商務、多媒體市場推廣及業務網絡於一體的多樣化平台,為用戶和客戶創造最獨特和卓越的體驗。”
專家希望,特區新法律框架設立的臨時許可制度(即“沙盒”)可爲未來的創新項目鋪平道路。
“該框架允許科技界的合資格實體進入澳門市場,並與保險公司和銀行合作開發金融科技新產品” – MdME律師事務所高革義(Carlos Eduardo Coelho)
在出席上届澳門保險業專業人才協會主辦的論壇時,本地律師事務所MdME的合夥人高革義(Carlos Eduardo Coelho)總結道:“該框架允許科技界的合資格實體進入澳門市場,並與保險公司和銀行合作開發金融科技新產品。”
“儘管新項目開發需時,但至少現在我們為後來者創造了機會……讓他們開發更具成本效益且以客戶為中心的新解決方案,主導市場多年的傳統產品亦將因此迎來變革。”高革義坦言。
2023年,澳門金管局完成“快速支付系統”(Faster Payment System, FPS)的升級優化,令本地跨行轉帳服務“過數易”更多元化。當局同時推出全新的金融票據及債券交易系統MTS,為貨幣票據相關交易打造一個安全、便捷的平台。此外,該監管機構表示,“‘金融基建數據中心’的建成,保障了各項金融系統的安全穩定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