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港澳與內地日益融合,近年中央對兩個特區的關注明顯加重,中央派員到兩地考察的次數亦見頻繁,例如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到澳門考察,期間亦傳達了中央對澳門未來發展的期望。
《商訊》2024年 5月 | 主編前言 – Mandy Kuok
夏寶龍在考察期間指出了澳門的優勢所在,包括“一國兩制”、充足的發展空間、國際化程度高的營商環境、實力雄厚的經濟基礎、中西文化薈萃的人文優勢、愛國愛澳的傳統情感優勢等,這些優勢離不開中央對澳門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發展空間方面,中央多次批准澳門填海造地,明確澳門的海域面積,透過合作區等方式利用橫琴擴大澳門的發展空間,協助解決澳門受地少造成的限制問題。
夏寶龍亦提出希望澳門在四方面多作貢獻,包括加快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落地見效;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上多作貢獻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積極支持特區政府做好橫琴開發;在提升澳門國際影響力多作貢獻,拓寬與歐盟、東南亞國家等聯繫,特別是著力提升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功能,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開展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務實合作;在弘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上多作貢獻。
他還提出大家要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更好發揮澳門獨特地位和優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齊心協力把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擦得更亮。
夏寶龍對澳門的期望是符合澳門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其中亦帶著中央對澳門未來發展的規劃,但澳門真的當得起“國際大都市‘金名片’”這個名頭嗎?澳門確是國際城市,但離“大都市”還有不少距離,可以說,除了旅遊業外,澳門要真的成為國際大都市還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
一直以來,為了推動澳門更好的發展,中央給澳門下達了許多政策措施,問題只是澳門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接好這些政策措施,發揮其帶來的優勢和作用,這便需要澳門具備良好的法制和社會基礎。澳門法制不算完善,尤其世界發展迅速,很多法律都未能與國際接軌,雖然政府及立法會近年已不斷努力修訂或制訂各項法律,但要填補之前的缺失之處,還需再加把勁。
此外,城市發展離不開“人”,除了專業人才外,為官者的工作能力和態度亦是關鍵。政府政策是依靠主管及領導的決策,亦要依靠各級公務員執行力,各級主管及領導的決策能力是否符合其職位要求?這些官員制訂的政策是否符合社會實際情況?從近年政府不少政策遭人垢病便可見一斑。因此,要擦亮澳門的“金名片”,還需要很大的努力,改變能力不配位,遏止官僚主義,斬斷政績工程,積極招攬專業人才,這張“金名片”才有機會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