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來立體交通的飛行汽車、科技陪伴型智慧機器狗、綠色低碳數位新基建…25日於澳門閉幕的2024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上,新品、新業態、新模式異彩紛呈。為期三天的博覽會為澳門這座小城帶來了科技盛宴。約10萬平方公尺的展區聚焦國際科技進步,建構科技資本對接平台,充分展現澳門積極打造高水準科技創新載體與平台的決心。
5月23日,參觀者在第四屆BEYOND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 「智慧澳門」成為澳門企業積極參與的主題之一。澳門電訊展示「雲網智安」數位底座最新發展成果,以及各項CTM 5G+智慧應用解決方案,以推動「數位澳門」智慧城市建設,加速各界智慧轉型。澳門通則展出了在智慧城市、智慧旅遊、智慧支付、智慧出行等領域的創新成果。 「澳門通致力於推動澳門產業數位化建設,深化數實融合,讓澳門的前沿金融科技產業成為驅動經濟成長的新引擎。」
澳門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孫豪說。澳門特區政府公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2024-2028年)》中,明確提出到2028年特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取得實質進展。更能融入國家科技發展策略,在大灣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近年來,澳門秉承“國家所需、澳門所長”,推動重大科技項目和重要創新平台在澳門落地,賦能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助力澳門成為國際創新、國際人才聚集的新科技平台。
5月23日是內地與澳門合作研發首顆太空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在軌運作一週年。作為中國地磁場探測精度最高的衛星,其投入使用將大幅提升中國太空磁場探測技術水準。澳門科技大學校長李行偉表示,「澳科一號」衛星計畫的發展將成為航太科技產業領域具有影響力的新名片,吸引國際國內高端航太科技人才,推動澳門航太科技的創新發展。澳門輿論認為,澳門要善用「一國兩制」的製度優勢,協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參與大灣區科技創新建設大潮。琴澳雙向奔赴,為兩地科創產業協同發展帶來了廣闊空間,「澳門研發+橫琴轉化」的琴澳聯動發展新模式已漸入常態。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產學研示範基地以及四所澳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橫琴設立分部,在合作區進行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及產業化。在橫琴從事半導體產業的芯潮流(珠海)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廖志軍表示,澳門有其獨特優勢,高科技企業可結合澳門的國際平台和橫琴的技術資源,向海外市場推廣。萌芽期的新創企業也看好琴澳的前景。剛落幕的第九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一帶一路」邀請賽上,科技創業家完成了「澳門開幕,橫琴閉幕」的行程。
三創大賽成長組五強得主、深圳黃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劉志介紹,其參賽技術主要應用於滅噪級通話耳機及賦能更多場景。 「選擇在大灣區創業,是因為這裡的產業鏈非常完善。」他說,希望藉助賽事提供的「一帶一路」出海平台,將中國的科技推廣到全世界。清華校友總會網路與新媒體專委會秘書長鄧永強表示,澳門可以作為內引外聯平台,一方面幫助海外項目拓展內地市場,另一方面參賽的不少項目對落地琴澳表現出了強烈的意向,正在幫助他們對接相關流程。 「在澳門加快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過程中,科技元素可成為其中助推器。」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