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 非洲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7月31日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以來,非洲新增猴痘病例較去年同期激增160%。衛生官員警告,由於缺乏有效治療方法或疫苗,猴痘病毒在非洲國家進一步傳播的風險高。
報告說,自今年年初至7月28日,非洲共報告14250例猴痘病例,其中包括2745例確診病例和11505例疑似病例,總數較去年同期增加160%。
非洲疾控中心說,今年已有10個非洲國家發現猴痘病例,其中布隆迪和盧旺達均為首次報告。此外,中非共和國衛生部7月29日證實,該國猴痘疫情已蔓延至人口稠密的首都班吉。肯雅衛生部7月31日通報,在肯雅南部發現一例猴痘病例。
非洲疾控中心說,剛果(金)猴痘疫情尤為嚴重,該國今年報告病例數占非洲病例總數的96.3%,死亡病例數占比為97%。另外,非洲猴痘病例死亡率約為3%,“比世界其他地區高得多”,而剛果(金)病例死亡率可能高達10%。在剛果(金),近70%的病例為15歲以下兒童,這一群體在該國死亡病例中占比達85%。
世界衛生組織7月11日警告,一種更加致命的猴痘病毒新毒株正在剛果(金)快速傳播。據法新社報導,這種新毒株為猴痘病毒“分支I”的變異株“分支Ib”,去年9月開始在剛果(金)傳播,最初在性工作者群體中蔓延,現已波及其他群體。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之後可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多數感染者會在幾周內康復,但也有感染者病情嚴重甚至死亡。
1970年剛果(金)發現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後,病毒主要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區流行。2022年5月以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猴痘疫情。世衛組織同年7月宣佈猴痘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直到2023年5月才解除這一狀態。(李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