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一體化帶來了便利、提高了性價比,但當局最近推出的快節奏舉措卻對本地社區商舖造成了沉重打擊。
《商訊》2024年9月特刊 | 橫琴:工作進行中
直到2024年,澳門輿論才意識到這一問題,但事實上,早在特區居民獲准開車前往珠海(或廣東)時,陰雲就已存在。儘管澳門最熱門的景點湧入大批旅客,但城市其他地區的生意卻大幅萎縮。
這早已是老生常談,但去年向特區居民開放的“澳車北上”政策,令問題雪上加霜。自2023年實施“北上”政策以來,數十萬澳門和香港居民湧入珠海、深圳購物和娛樂。
來自商界的投訴日積月累,尤其是居民住宅區的店舖收入下降,不少商家只能選擇結業。物價下跌,甚至某些商品在澳門消失了。
澳門通訊社(MNA)今年五月引述一則內地報道指,多年來,許多澳門居民到拱北口岸附近的市場購買新鮮農產品和肉類,也有人選擇當地比較實惠的剪髮服務。“然而,過去兩年的主要變化是‘逆向購物’的興起。”
MNA解釋,“逆向購物”是指居民從內地購買商品並將其帶到澳門或香港的新興趨勢。有別於以往,消費能力不再是形成這一潮流的唯一動機。消費者對產品多元化選擇的期望,以及對產品品質、獨特性的追求,同樣助長了這一趨勢。
在此背景下,珠海政府意識到推動這一新趨勢發展的必要性,適時推出了接駁巴士服務,致力吸引港澳居民到熱門購物中心的購物。免費班車從青茂口岸和港珠澳大橋口岸出發,途經山姆會員店、環宇城購物中心、華發商都。
本地經濟學家、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接受MNA訪問時表示,鑒於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互聯互通的改善,本地消費外流無法避免,但資本流入的增加可與之互相抵消。
特區政府認識到這個問題,並自2023年底開始推出了一系列活動,致力鼓勵居民“留澳消費”,同時引入旅客。“2023幻彩耀濠江”和“北區消費大奬賞”便是當中的兩個例子,前者於去年12月至今年2月間為數個陷入困境的社區安裝了照明設施;後者則一連數月為到北區480家商舖購物的消費者提供一系列優惠和獎賞。
此外,情況似乎陷入了令人絕望的境地:澳門北區工商聯會數月前呼籲居民留澳消費。該協會副會長李彩紅呼籲居民支持本地中小型企業。她形容這一階段“非常困難”,希望居民週末選擇留在本地消費,不要北上。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同樣在立法會中表達了希望居民能夠在澳門更多消費的期望。
4月,行政長官出席立法會會議時拒絕了議員提出的建議並表示:在北區投放更多的士或會造成交通擁堵,亦不可能派發更多消費券,但仍有必要研究設立更多巴士線路。
“旅遊區和民生區中小企在消費行業中出現不均勻的情況。政府無法長期支撐一切並鼓勵所有領域的發展。消費卡模式並不健康,因為需要動用公共財政資源,在疫情期間才無奈推行。現在我們必須考慮其他辦法,”特首指出。在他看來,居民有責任:他們是必須留在本地消費,並只能收取較低租金。
特別版本的“回鄉證”
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公佈一項革命性措施,自今年7月10日起,香港及澳門永久性居民中的非中國籍人員將可申請專門的通行證進入內地。
通行證有效期5年,每次停留不超過90日。
澳門特區政府行政長官賀一誠當即表態感謝中央政府出台惠澳政策,支持澳門引進海外優秀人才,鞏固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地位,同時亦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設更多良好條件。
然而,這種跨境流動的便利化對澳門傳統商業來說或存在有其陰暗面。澳門英國商會主席Keith Buckley認為,該政策可能對本地中小企造成更大影響。他在接受 MNA 採訪時補充道:“從消極方面來看,這或會進一步打擊澳門餐飲和零售業務,因為人們跨境出行的障礙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