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訊》2024年11月號 | 文:甄慶悅 – 資深傳媒人
2024環球選舉年最矚目一戰,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終於揭盅,前總統特朗普大勝現任副總統賀錦麗,明年一月再入主白宮,出任美國總統。雖然很多關注人士及各國政要都有這一預感,甚至已作好一定準備,但當預感變成事實,相信仍感錯愕。毫無疑問,特朗普再次執政將為美國以至全世界的政治經濟帶來一波大改變,是福是禍?現階段難說得很,因特朗普是個難以預測的政治人物。惟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大變化都會影響澳門,哪怕只間接關係,新屆特區政府有為此作準備嗎?
特朗普八年前當總統,不按牌理出牌,已很大程度改變了美國以至環球政治經濟格局,今次再度登上全球最有權力寶座,未來充滿變數。首先,特朗普主義的經濟主張乃美國優先,一方面向世界各國大幅徵收關稅,包括向中國徵收60%關稅。另一方面減少國內企業稅項,以此威逼利誘企業將製造業、其他產業及就業回流美國。政治方面,特朗普奉行孤立主義,將繼續向中國施壓;強硬要求北約成員負起應有的軍費開支,即各國GDP的2%,與歐洲盟友或再度疏離;要求烏克蘭與俄羅斯立即談判,以土地換和平,務求盡快結束俄烏戰爭;支持以色列,繼續向伊朗施壓,中東火藥味不會退,如此這般國際形勢會變成怎樣?抑或特朗普吸收第一任碰壁經驗,與盟友維持友好關係,真的無法預料。不過,可基本預計得到的是世界政局仍以陣營對抗為主軸,新冷戰氛圍不容易改變,變數必將更多。
至於環球經濟亦會更加不確定,不少經濟學家警告,特朗普奉行保護主義,大徵各國關稅政策會引來世界各國報復,互徵關稅此起彼落,產品價格必會上升,通脹再臨,聯儲局的減息周期或許會受到影響,環球經濟又或會洗牌。具體情況如何,得看特朗普講得出而能做到的力度,以及美國國内遇到多大阻力,始終美國行互相制衡的社會制度,總統權力雖大,但不是一言堂或者可獨斷獨行,否則第一個任期的特朗普已可將整個美國及世界反轉。
怎樣好,特朗普對中國不會友善到那裡去,除非中國作出很大讓步,不過這可能性不高,可以預期中美關係及中美貿易不會比現在好多少,甚至有惡化趨勢。儘管經歴了八年時間,中美以至世界變化甚大,中美關係更有本質上的改變,脱鉤乃現在進行式。在經濟層面,美、中經濟的互為重要性不如八年前,但仍相當重要,中國肯定對特朗普上台作好一定準備。中央九月底十月初,推出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刺激作用正減弱,或會持續加大一系列救市政策的力度,盡快恢復國內增長,穩住國民信心;與此同時,或容許人民幣較大幅貶值,以抵消關稅壓力,保持中國貨品的競爭力,讓出口這頭馬車保持動力。
眾所周知,澳門主要旅客來自內地,中國經濟好壞直接左右澳門前景。現時澳門旅遊已受內地經濟高速增長不再、消費降級所影響,若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而拖拉中國經濟,澳門必受打擊;若人民幣真的大幅貶值,間接與美元掛勾的澳門元變強,旅客消費必進一步受挫,而澳門人北上消費意欲更大,對澳門旅遊、餐飲、零售等均帶來危機。
面對大形勢改變,作為彈丸之地的澳門無足輕重,沒什麼影響力,只能想辦法加以應對,而責任將落在新屆特區政府身上。坦白說,社會無法從候任特首岑浩輝的政綱、發言、傳媒訪問中,得知其經濟領域的具體想法及政策,只有一些過去幾屆政府不斷重複卻未有太大進展的經濟目標,包括推動經濟適度多元、「1+4」產業發展、融入大灣區等。隨著博彩業過去幾年被重構,私人貴賓廳沒落、衛星場岌岌可危,新《博彩法》及為期十年的新博彩經營合同去年啟動,盲目推動產業多元化;澳門經濟正處轉型期,面臨產業結構重塑、經濟多元化、中小企面對跨境競爭力不足等重大挑戰。在此風雲變幻的大時代,僅靠設定目標或提出口號遠遠不夠,捧出「中央大力支持」、「祖國是最大後盾」等口號,亦無法解決澳門經濟轉型的實質問題。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以下具體措施,一、提出切實可行的產業轉型路線圖,明確時間表和量化指標;二、建立完善的政策執行機制,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三、設立靈活的應變機制,及時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四、組建專業的施政團隊,提升決策和執行效能。其關鍵在於打造一支既懂專業、具國際視野、善於創新的高素質施政團隊,切實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惜此乃澳門特區政府多年來的致命傷,公務員治澳行了多年,以官僚守業已經有點困難,現在澳門要變革,最需要「開拓」、「改革」、「創新」則更實難寄厚望,民間又有多少具超凡實力兼中央信得過的真猛人?大家心中有數,社會擔憂不無道理。希望新屆特首岑浩輝以身作則,帶頭多與社會真誠溝通,聽取真民意,並有胸襟吸納民間真知灼見。缺乏或者不珍視民間知慧,澳門很難真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