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誰在聆聽? 

Keith Morrison

澳門和海外的新政府任命正在醞釀。我們對澳門有何期待? 

文:Keith Morrison | 作家及教育家


美國社會學家C. Wright Mills的代表作之一《The Power Elite(權力菁英)》於1956年問世,當即舉世震動。在Mills看來,軍隊(高級將領)、經濟(大型企業掌權人)和政治(政壇領袖)形成的“權力大三角”,掌控著國家的國防、經濟和決策。這一菁英階層由具影響力的家族、名人、企業領導人、富裕的公司股東、軍閥和政壇要員(“政治領導者”)組成。權力菁英導致社會不平等、階級分明和不公義長期存在。下層階級發出的聲音往往淹沒在權貴的輕言細語中,甚至被忽視、收買,衝突亦被輕易壓制。約七十年後的今天,情況未有出現太大變化。 

快轉到 2018 年,Shipman、Edmunds和Turner攜手發表著作《The New Power Elite: Inequality, Politics and Greed(新權力菁英:不平等、政治和貪婪)》。三位作者認為,透過對社會地位的認可,“貪婪的菁英”、聯盟、金錢、政治和經濟權力苟且結合,權貴們對社會中下層階級一再收買,再次深刻地描繪了對平等的忽視。 

無獨有偶,Gautney於2022年出版《The New Power Elite(新權貴)》一書,並在書中回顧了C. Wright Mills的觀點。據其觀察,美國“權力大三角”一如以往地擁有權力,權貴的影響力甚至覆蓋至新自由主義,以及對社會、政治、市場和經濟生活的統治。這最終導致極致的貪婪、嚴重的不平等、精英的不負責任、大眾媒體的偏見影響、極少數人的不義之財、剝削,以及“向獨裁主義傾斜的趨勢”。 

在這些學者們的筆下,下層階級、被滅聲者、貧窮者、被邊緣化者、被剝削者、弱者、病人、絕望者、苦難者等處於經濟、政治和社會底層的群體所發出的聲音,均未能被聽到,甚至不曾出現。誰在聆聽?誰在真正地聆聽他們的聲音?為其行動、與之行動?獲得這些群體的認可?並參與其中,賦予其權力,使之獲得更美好的生活?誰以實際行動糾正猖獗的社會不公?正如有人如此評論Gautney的書:“盡快為此書出版兒童版本。讓年輕一代閱讀,繼而行動。” 

澳門距離Gautney筆下的反烏托邦美國還有多遠?澳門的菁英權貴們在傾聽誰的聲音?為誰行動?澳門總有數之不盡的諮詢和調查,但這些對為貧困群體所作的決策和行動到底有何影響?澳門的經濟決策、政治決策和國防決策三巨頭何在?他們的決策是針對那些努力“維持生計”的群體和下層階級嗎?澳門的權力精英何在?他們如何為那些無權無勢的人士、沉默的少數群體、弱者、低收入僱員、無代表的人採取行動?澳門的財富集中在何處?財富如何得以公平地分配給所有社會成員?菁英們正在採取哪些主要措施以減少澳門的不平等和社會不公?澳門精英為無聲者、低收入家庭、生存掙扎者、社會邊緣者和弱勢群體的利益作出了什麼決策?誰將真正地履行責任? 

澳門美麗新世界發展蓬勃。但澳門究竟為誰服務?旅客?還是本地居民?澳門公眾形象的背後隱憂無數。旅遊業作為澳門發展的主引擎,行業建設及後果無所不在;物質主義和佔有欲無孔不入;娛樂和短期滿足是遊戲的主題;消費主義、物質主義如影隨形。澳門社會的軟肋何在?人們的需要是否真正“上達天聽”?本地政商界權貴有否傾聽他們的需求、繼而採取行動、根據實際需要重新調整和分配資源? 

澳門特區新任行政長官即將走馬上任。作為一名前法官,他善於傾聽及權衡,並根據證據做出決定和行動。在現行地域範圍內,傾聽每個人的聲音,而非單以權力精英們的意見為準,並為所有群體、社會階層和弱勢群體的社會利益採取行動,這些都是上述著作所傳達、避免重演美國歷史的寶貴經驗。 

【主編前言】華麗背後 

近期政府陸續公佈2024年的經濟統計數字,成績表頗亮麗。澳門2024 年博彩總收入年增 23.9%,達到2,268億澳門元(283 億美元);去年9月至11月總體失業率(1.7%)及就業不足率(1.5%),同比分別下跌0.6個百分點和則微升0.1個百分點。 
Mandy Kuok

【總監之言】一刻千金,不能浪費 

習近平主席上月到澳門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所傳遞訊息的關鍵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誠然,國家主席作出的任何聲明均具不容忽視的份量,但更重要的是時代賦予的廣闊背景及所傳達訊息的實質。習主席強調澳門需要更開放和包容,進一步開拓視野,推行更多舉措以引入全球頂尖人才。這些觀點引起了眾多持份者和人士的共鳴,相信包括您在內,我們一直呼籲特區政府大膽、果斷地朝著這個方向大步邁進。 
Avatar photo
馬天龍

【時事評論】澳門多元化進程回顧與展望 

聖誕節即將來臨。隨著本地生產總值飆升,減少賭博成癮將是一份頗受歡迎的聖誕禮物。賭博成癮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各國政府通常以推動“負責任博彩”的名義向多方尋求幫助以減少此現象,儘管措辭上存在矛盾,卻吸引力十足。有趣的是,“賭博”本身就幾乎不存在所謂的“責任”。人們往往從個人主義的角度看待“成癮”問題,關注以人為中心的病態和責任。但賭博成癮則更進一步。 
Keith Morr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