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宿亮)“我們不能允許中國獲得我們最尖端的技術……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美國人,包括擴大出口管制。”
“試圖(透過出口管制)阻止中國是枉費心機…”
圍繞著對中國先進晶片和相關製造設備進行出口管制,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2024年4月和12月發出瞭如此截然相反的聲音。這是為什麼?事實上,叫囂管制和否定管制,都是美國政客衡量政治利益的結果。美方出於國內政治需求和一己私利,打壓中國晶片產業,只會擾亂和扭曲全球晶片產業鏈供應鏈,損害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枉費心機”
雷蒙多近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拜登政府提出的《晶片與科學法案》(晶片法案)透過聯邦政府給予晶片企業巨額補貼,鼓勵國內創新,有助於「打敗中國」。與此相比,出口限制只是中國技術進步的“減速帶”,是“枉費心機”。
美國2022年推出晶片法案,旨在透過巨額產業補貼和遏制競爭等條款,推動晶片製造「回流」本土。
美國總統拜登把晶片法案視為重要“政治遺產”,甚至將這項法案及其他立法標榜為“羅斯福新政以來對美國最重要的投資”。不過,當選總統川普威脅廢除晶片法案,主張用高關稅取代,迫使產業“回流”,而不是用巨額補貼“讓他們白白來這裡建廠”。
作為晶片法案的遊說者和執行者,雷蒙多希望保住法案,也希望延續自身在美國政壇影響力,因而不遺餘力突出晶片法案作用。
本月7日,雷蒙多在加州參加雷根國防論壇時公開喊話川普,稱廢除晶片法案「可怕」「魯莽」。雷蒙多表示,關稅的確有作用,但「不能取代晶片法案」。她說,出口管制是“拽中國衣服”,讓中國“慢下來”,晶片法案讓美國“跑得更快”。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雷蒙多在卸任前期力撐晶片法案的同時,唯一一家既設計又製造先進晶片的美國企業英特爾卻不得不進行史上最大規模裁員、暫停向股東派息。英特爾從晶片法案中獲得近60億美元補貼,卻用事實證明,這項法案不讓自己「跑得更快」。
“用一個錯誤解決另一個錯誤”
身為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沒少“拽中國衣服”,在推動出口管制上頻頻出招。
2022年10月及2023年10月,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兩度推出針對中國先進晶片與晶片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措施,意在全面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先進製程能力。
自2024年以來,美國先後對華啟動半導體供應鏈審查、將出口限制擴大到消費電子領域、要求盟友參與對華出口限制、將更多中國實體增列至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對中國成熟製程晶片發起301調查…
事實上,美國商務部的目的一直很明確,即確保美國在全球的經濟和技術霸權。在這目的驅使下,雷蒙多區分了「防禦戰略」和「進攻戰略」。所謂“防禦”,主要包括透過出口管制阻止中國取得先進晶片;所謂“進攻”,主要包括以晶片法案等確保晶片在美生產。
在此背景下,美方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企業實施單邊欺凌,是典型的經濟脅迫行為,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長期以來,這些措施擾亂和扭曲全球晶片產業鏈供應鏈,損害的是包括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在內的全球整個產業的利益。
晶片製造原本是一項全球化產業,透過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形成相互協作的高效運作格局。出口管制和晶片法案都是逆全球化潮流和反產業發展規律的行為。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此前單方面挑起對華經貿摩擦,動搖了全球供應鏈;如今動輒出口管制和鼓勵“回流”,是“用一個錯誤解決另一個錯誤”,其本質不過是一種為一己之私的政治操弄。
“朝自己的腳開槍”
從某種程度上,雷蒙多口中的「枉費心機」代表了美國政客的普遍心態。他們的所作所為,不僅不能限制中國晶片產業發展,反而是“朝自己的腳開槍”,給美國企業帶來困難。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中國積體電路出口首次突破兆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成長20.3%。另外,從營收和市場份額來看,中國晶片製造商的地位不斷提升。在美國多年來持續打壓下,中國晶片產業展現強大創新動力和發展韌性,持續發展壯大的趨勢愈發明顯。
從更大範圍來看,美國對中國實施的所謂「技術脫鉤」並沒有阻止中國發展腳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的創新排名較去年上升1位至第11位,是10年來創新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越來越多美國晶片企業感受到發展困境。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表示,「過度和單方面出口限制」扼殺了美國企業的競爭能力。
谷歌公司前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一直試圖讓中國放慢腳步”,但“不是很成功”。施密特說,美國在半導體設計領域領先,但仍依賴與中國製造業交織在一起的全球供應鏈。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則認為,晶片法案的確推動一些企業在美國建設晶片廠,但這些新的生產設施比在其他地方「建造時間更長、運行成本更高、規模更小」。在全球整體需求下滑時透過人為刺激增加產能,違反了晶片產業的周期規律,可能產生負面後果。
更為重要的是,越來越多全球企業認識到,強行與中國進行技術“脫鉤”,以“陣營對抗”取代技術合作,對全球晶片產業進步和自身發展都會是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