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訊》2024年12月特刊 | 澳門特別行政區25周年:A到Z
老齡化(Older)
澳門面對的老齡化挑戰並非孤例,特別在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東亞地區。唯一一個“超級老齡化社會”(日本)亦位於這片地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正在朝著這個方向穩步前進。
澳門於2023年正式加入老化社會之列,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過了14%。到2041年,這一比例預計將增至20.9%,年增長率為3.5%。屆時的澳門將處於“超高齡社會”的風口浪尖。
去年公佈的城市老化指數攀升至94.4%,按年顯著上升10.7個百分點。同時,預料老年人口將於今年首次超越年輕人口,是澳門人口轉型的重要標誌。
這個人口嚴冬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也可能成為澳門社會面臨的最緊迫挑戰之一。關鍵問題包括是否有必要改革社會保障體系、提高退休年齡,又或者政府選擇更依賴外地勞工?
即將上任的行政長官岑浩輝僅有限地提出了延長產假等建議,始終未能真正解決更廣泛的人口挑戰。相較之下,鄰埠則實施了更雄心勃勃的舉措,例如為每個新生兒提供2萬港元的補貼。據港府稱,已有超過25,000個家庭受惠。然而,龍年即將於明年一月底結束,對生育數字的影響仍有待觀察。
新冠肺炎疫情(Pandemic)
多年後,澳門管理和解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挑戰的方式仍將是學術界的研究主題。
是什麼讓澳門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案例研究?當中的突出因素包括:
作為世界上最依賴旅遊業的經濟體之一,出入境口岸遭到連續封鎖,且檢疫要求導致澳門在竹疫情期間的國際旅客數字幾乎為零,尤其是2020年全城娛樂場均暫停營運長達15天之久。有關防疫政策一直維持至2021 年,進一步加劇了對經濟的打擊。
直到2023年1月,政府取消所有限制措施,情況才開始正常化。然而,許多行業至今仍未完全恢復。
社會和經濟危機普遍存在。得益於過去二十年經濟強勁成長且積累了豐厚的盈餘,澳門得以度過難關。當局以不同形式,向社會發放了高達數十億元援助,為居民和企業注入了重要的動力。
同時,澳門的地理特徵意味著居民實際上與世隔絕了至少兩年。許多家庭離散,身處國外的成員無法歸家。
內地和澳門推行了世界上最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其嚴謹性與其他地方形成鮮明對比。例如,2022年卡達世界盃期間,電視螢幕上顯示的是眾多不戴口罩的球迷聚集在擁擠的體育場內,此時的澳門居民仍然戴著口罩,生活在嚴格的監管之下。
即將離任的行政長官賀一誠在2019 年底上任後迎頭趕上了這場世紀危機。他對突發衛生事件的管理受到讚揚,尤其在疫情爆發的頭兩年,許多人認同他挽救了數千人的生命。
後來確實出現了批評,過激、過嚴的防控政策備受詬病。然而,考慮到澳門與內地疫情防控政策保持一致的必要性,他有別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