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訊》2024年12月特刊 | 澳門特別行政區25周年:A到Z
青茂關(Qingmao)
數十年來,澳門與內地之間僅設一個陸地通關口岸:關閘,葡萄牙語 為“Portas do Cerco”。
通往橫琴的陸地口岸於2000年開通,但初期的交通量仍然很少,因此當時未被認為具有重要意義。
雖然關閘在世紀之交足夠用,但隨著需求增加,逐漸變得不堪重負。多年來,這裡始終穩居亞洲最繁忙陸地口岸的寶座。作為澳門半島北部地區與內地之間唯一的陸地連接,關閘儘管進行了多次升級改造,但仍達到了極限,無法應對日益增長的旅客量。
僅2019年,就有約2,790萬內地旅客經關閘進入澳門,佔入境旅客總數的71%。
為了解決關閘承載量飽和問題,特區政府決定在與之毗鄰的青洲興建一座全新的現代化出入境設施,即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青茂口岸不僅為跨境流動帶來了便捷,也標誌著澳門在1999年後時代的演變。
毫不奇怪,行政長官賀一誠認為青茂口岸的開通豐富了“一國兩制”實踐的內涵。他還強調,項目對推動區域合作體制機制創新的“重要意義”。
青茂口岸自2021年9月啟用,項目耗資澳門幣40億元,每日可為20萬人次旅客提供服務。儘管使用初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口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今年頭7個月,使用青茂口岸過境的旅客達2,000萬人次,按年成長四成。
時至今天,除了港珠澳大橋外,澳門與內地之間還設有三個陸地出入境設施:關閘、青茂、橫琴。儘管政府提供了新的選擇,關閘仍然是最受歡迎的出入境口岸,客流量佔跨境流動總量的一半以上。
房地產(Real estate)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司法管轄區,持續存在的住房挑戰在澳門尤為突出。
1999年,澳門居民人口約43萬人。二十五年後,特區人口激增至 68.6 萬人,增幅達六成。儘管城市空間在此期間有所擴大,但始終未能跟上人口數量增長的步伐。
截至2024年6月,澳門共擁有243,349個住宅單位,2004年為177,386個,這是統計暨普查局提供的最早數據。人口快速膨脹、旅客蜂擁而至,加上博彩業開放後的投資熱潮,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之下,對樓市投機產生了極大的刺激作用。
為應對飆升的樓價和猖獗的投機買賣,政府於2010年推出了樓市降溫政策,包括對非本地居民購買第三個單位或房產徵收10%印花稅。儘管這些措施有助於抑制投機行為,但樓價仍然高居不下,令人望而卻步。因此,珠海更實惠的樓市為許多澳門居民提供了選擇。目前,珠海平均住宅物業價格介乎每平方米人民幣15,000元至25,000元,澳門的價格則為澳門幣93,000元。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政府啟動了大規模的公共住宅項目,開展了不同類型的公共住宅建設工程,致力滿足城市不斷增長的住房需求。
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同樣衝擊了澳門的房地產市場。疫情為居民短暫地創造了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實現置業夢的機會,但樓宇買賣交易仍然低迷。
為了重振產業,政府於2023年頒布了新法律,放寬了自2010年推行的樓市辣招,希望能夠鼓勵投資。
在過去的25年裡,2013年通過的新土地法可謂是一項特別有影響力的舉措。該法允許政府收回未開發的土地或在批給期內未能完成規劃的的地塊。自此起,已有數十塊此類地塊被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