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死亡率已下降了嗎?

João Paulo Meneses

2022年和2023年是澳門死亡率最高的年份。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過去,本地死亡率預計將恢復到 2018/19 年的水平。 

《商訊》2025年1月特刊 | 疫情:五年了,仍壯志未酬


或許永遠無法準確計算每個國家或地區因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的人數。這主要是因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方針, COVID-19病毒被歸類為導致死亡的“根本死因”。換而言之,若某人死於肺炎但患有慢性疾病或腫瘤,則根本死因為慢性疾病或腫瘤,而非 Covid-19。 

澳門2022年全年死亡人數為3,004人,是自1991年以來的新高,這是不爭的事實。2023年死亡人數輕微下降至2,981人,但仍顯著高於2018年的2,069人。 

2024 年最終數據尚待公佈,死亡率會否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仍屬未知之數,但有跡象顯示死亡率將持續下降。 

根據2023 年統計數據,65歲至74 歲和 75歲至84 歲年齡組的死亡率均錄得歷史新高。即使是 45 歲至 54 歲年齡組,2023 年也是死亡人數第二高的年份,85 歲及以上組別的情況亦是如此。 

然而,這些數字與澳門居民死亡主要原因相違背。從歷史上看,本地居民死亡主要原因是腫瘤,其次是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排名第三。這一規律在疫情期間仍然繼續,與 2013 年和 2018 年一樣,當中或許是沿用了世衛“根本死因”概念。 

澳門2022 年和 2023 年自殺人數上升也凸顯了這場疫情造成的更廣泛影響。2023年本澳共錄得88宗自殺死亡個案,2019 年記錄為 66宗。這場世紀疫情的影響顯然超出了物理身體健康的範疇。然而,病毒本身並非造成自殺人數上升的直接原因,那是疫情危機間接造成的後果。 

2022 年12 月至2023 年1 月似乎是最關鍵的時刻 。當時,仁伯爵綜合醫院緊急醫療專業人士在接受本地報章 《澳門平台(PLATAFORMA)》採訪時描述了那個嚴峻的情況,三分之一的工作人員 Covid-19 檢測呈陽性。部分專業人士講述了與病毒相關的大量死亡事件,並形容:“整個醫院環境都充滿了病毒。” 

衛生局在政府新聞局平台公佈的數據顯示,僅2023年1月首19天,等待領取的遺體數量就較2022年首六個月增加了一倍多。 

儘管澳門政府始終將死亡率上升歸因於疫情持謹慎態度,但仍在2023 年1 月承認,2022 年12 月和2023 年1 月期間死亡人數激增“可能與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原有慢性病惡化有關”。衛生局在向本地報章《句號報(Ponto Final)》發出的聲明中進一步指出,解除防疫限制後“更多居民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且“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不可避免地導致長者或患有慢性病人士死亡風險的增加”。 

有一個確定性仍然存在:儘管死亡人數較高,但澳門人口數量仍很大可能超過 2020 年第一季創下的 峰值,即696,100 人。 

上一頁 | 罪案:將持續改變 

相關文章

香港啟動首批低空經濟項目試點 助力產業創新發展

  新華社香港3月20日電(記者王昕怡)香港特區政府20日舉行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啟動禮並公布首批試點項目名單,期待通過逐步開展試點項目,讓市民“看得見、摸得到”低空經濟帶來的實際效益,為香港經濟註入新動力。

北京推兩新舉措便利港澳台居民

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公佈兩項新措施,為有需求的港澳台居民簽發來往內地(大陸)臨時通行證、提供來往內地(大陸)通行證與居住證“雙證關聯”核驗服務,即日起生效。

政府:澳門“三層式推動中小企發展方案”以企業成立年期為劃分基準

澳門政府進一步公佈“三層式推動中小企發展方案”的細節,表示將按照企業成立年期提供一系列支持。

【特刊】大灣區水資源面臨巨大壓力 

為確保澳門不會重演2005年的旱情,北京政府一直不懈努力,但結構性挑戰仍未解決。 

橫琴一高層建築月底拍賣

橫琴一大型項目確定將被拍賣,起拍價定為人民幣5億元(折合約6,900萬美元,或澳門幣5.52億元)。

本地樓市溫和反彈,卻仍處低迷

儘管2月樓價和成交數量較近幾年略有回升,但本地樓市仍未跳出低谷。
123314 Next

【特刊】大灣區水資源面臨巨大壓力 

為確保澳門不會重演2005年的旱情,北京政府一直不懈努力,但結構性挑戰仍未解決。 

【特刊】最被輕視的商品 

儘管澳門是最依賴進口用水的城市之一,但這裡飲用水安全同樣名列前茅。 

【特刊】門票:欺詐和投機炒賣

政府承諾採取更嚴格的舉措以遏制門票銷售欺詐。

【特刊】 如期而至的年輕旅客群體

為年輕的旅客群體重塑城市品牌?還是重新專注於市場推廣工作?

【特刊】線上觀看演出又如何?

疫情已成過去,直播節目熱潮仍將持續。在場館舉辦的演唱會同時進行線上直播具多個優點。

【特刊】“澳門特色的拉斯維加斯模式”

專家認為,有利於非博彩業的拉斯維加斯商業模式或有其正面力量,但澳門必須建立自己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