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居民迅速適應了戴口罩,即使官方不再鼓勵,放棄口罩仍屬千難萬難。
《商訊》2025年1月特刊 | 疫情:五年了,仍壯志未酬
2020 年 1 月之前,在澳門醫療機構外甚少發現有人佩戴口罩。當時,佩戴口罩的大多是來自日本或韓國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旅客。
自澳門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後,情況發生變化,幾乎不能在街上找到不佩戴口罩的人。在疫情肆虐的三年間,人們對佩戴口罩一事的緊張度和壓力差異很大,至少澳門如是。
2023 年 2 月,特區政府取消在戶外場所必須佩戴口罩的命令,但在醫療機構、護理中心、復健設施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仍強制要求人們佩戴口罩。World Population Review(世界人口綜述)網站因此於同年指出,澳門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仍堅持執行“口罩令”的地方。
澳門居民對口罩展現出強烈的依戀,以至於立法會議員林宇滔在當年的立法會會議中提出了擔憂。他強調,長期佩戴口罩對居民免疫力、兒童語言發展和人際溝通潛在不利影響。

數月後,特區政府似乎認同了他的看法。當時的流感病例激增不僅歸因於季節性因素,長時間佩戴口罩也被認為是罪魁禍首之一。衛生局官員指出,長時間配戴口罩導致人們接觸環境病毒的機會明顯減少,導致免疫力下降,對兒童的影響尤為突出。
隨著人們日常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口罩仍沒有完全消失,但已經變成少數。
必須肯定的是:政府始終確保足夠數量的口罩供應。然而,這項工作受到了某些人士的質疑。2023年4月,第65輪保障口罩供應澳門居民計劃正式開始,引發了社會有關公帑使用情況的爭論。根據計劃安排,每期供應持續30日,期間合資格居民每人可一次性購買30個口罩,售價為澳門幣24元。批評者認為,此舉實在沒有必要,因為城市口罩用量已大幅下降,官方庫存卻持續增加。
事實上,儘管澳門已解除強制口罩令,但在2023年上半年,居民佩戴口罩的情況仍十分普遍。
如今,隨著人們日常生活逐步恢復正常,口罩仍沒有完全消失,但已經變成少數。儘管如此,這項事物的存在超過了 2020 年之前的水平,且仍然是許多居民隨身攜帶的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工具——儘管不一定是因為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