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結束以來,到澳門旅遊的旅客特徵發生了變化:更年輕,消費習慣更多樣化,無論是賭客還是非賭客。
《商訊》2025年1月特刊 | 疫情:五年了,仍壯志未酬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顯示,除娛樂場博彩外,旅客在澳門的消費額逐年上升。旅客人均消費(不包括博彩)達澳門幣2,168元,較2019年增加近四成。
這些數據不過是疫情過後呈現的變化趨勢之一,其中最關鍵的改變與旅客年齡結構有關。
澳門旅遊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4歲及以下的年輕旅客佔比顯著上升,由2019年的14.7%增加至2024年1月至9月的17.4%;55 歲及以上的年長旅客比例同樣有所增長,從23%上漲到26.6%。然而,25-54 歲旅客的比例自2019年的62.3%下降至 56%。
“在非博彩娛樂投資的推動下,到綜合度假村消費的旅客特徵發生了變化” – 劉鈺馨
“澳門正積極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增加非博彩元素。疫情過後,澳門各大綜合度假村增加了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演唱會、會議、展覽、活動盛事等。”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行銷學教授劉丁己告訴記者,“這有效地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家庭客人和中產階級到澳門旅遊和消費。”
聖若瑟大學商學及法律學院院長劉鈺馨認同劉丁己的觀點。她指出:“相比之下,我認為,押注較低的玩家將在澳門日後的賭收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寥寥數個貴賓客戶將不再受到關注。例如,追求非博彩娛樂的年輕一代或會到娛樂場嘗試新的體驗。”
“總體而言,每位玩家帶入澳門的資金量低於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或僅約25% 至 40%,” – 李忠良
“這確實無法與那些動輒下注數百萬的巨鯨媲美,但累積的收入或可以彌補部分,”劉鈺馨補充道。

她進一步強調旅客特徵的轉變:“在非博彩娛樂投資的推動下,到綜合度假村消費的旅客特徵發生了變化。娛樂場或可吸引新的玩家,這些旅客進入娛樂場的主要目的是娛樂,而非純粹為了賭博。”然而,她指出,“這些群體或許不會為博彩活動花費太多。”
澳門旅遊大學講師盧振邦強調,這種轉變不僅限於博彩業。“與香港觀察到的趨勢類似,專注於奢侈品消費的旅客大幅減少。相反,青少年或時髦旅行者扮演的角色更加突出。”他解釋。
“與香港觀察到的趨勢類似,專注於奢侈品消費的旅客大幅減少。相反,青少年或時髦旅行者扮演的角色更加突出。” – 盧振邦
“有別於傳統的大手筆消費者,這些年輕旅客更偏向探索目的地的社區和公共設施。他們更喜歡深度遊及體驗,更希望徒步旅行、探索鄉村、參加文化藝術活動、購買當地特產和美食等活動。這些活動在過去大多受到冷待,” 盧振邦告訴記者。他憶述,早在 2019 年疫情爆發之前,業界就已開始注意到旅客奢侈品支出下降。
IGamiX Management & Consulting Ltd 的執行合夥人李忠良分享了證實了這一轉變的理據。“總體而言,根據我們的調查和分析,每位玩家帶入澳門的資金量低於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或僅約25% 至 40%,”他說。
他指出,“大型博彩中介人的消失”是主要因素。這導致娛樂場收入來源發生了重大轉變,中場博彩業務目前佔行業收入的七成以上。相比之下,“舊”百家樂業務已萎縮至疫情前的三分之一。
然而,有一個亮點:作為貴賓廳市場的替代品,高端中場博彩收入已經超過了疫情前水平,這讓我們看到了澳門博彩業更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