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澳門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公佈的最新數據,2024 年澳門銀行業年度利潤僅略高於澳門幣40億元(折合約5.005億美元),為2010年以來的最低年度記錄。與2023年錄得的50.90億元利潤相比,跌幅達21.3%;較2022年的131.8億元下跌了近七成。
2014年至2022年間,本地銀行業的年度利潤始終保持在100億元以上,平均達147億元。然而,在過去兩年,該行業的盈利能力遭受了重大打擊。
息差下滑
金管局指出,2024年澳門銀行的利息差額,即貸款利息收入與存款利息支出之間的差額,按年跌18.3%至160.52億元,為 2016 年以來的最低年度水平。
澳門銀行公會主席葉兆佳去年接受《澳門日報》採訪時坦言,銀行業面臨的困境要歸咎於長期的高利率、本地經濟復甦不平衡,以及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
去年,香港銀行亦跟隨美國步伐,3度下調最優惠利率,共下調0.625個百分點。由於澳門貨幣澳門幣透過港幣間接與美元掛鉤,因此本地利率通常與美國貨幣政策保持一致。
在一連串的降息行動前,澳門的基準利率在2022-2023年期間累計上調了0.875個百分點。
葉葉兆佳去年指出,不良貸款持續上升是澳門銀行業困境的另一個關鍵因素,迫使銀行增加撥備以彌補潛在損失。
不良貸款激增
不良貸款率是衡量銀行體系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在過去五年間,本地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持續上升,最近兩年的上升幅度尤為顯著。
金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澳門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5.5%,總額達560.7億元,為2004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較2023年底增加了1.6個百分點。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2019年底本地銀行不良貸款比率僅0.3%。
截至2024年12月,居民不良貸款比率為4.2%,涉及金額218億元;非居民不良貸款比率為6.9%,涉及金額達342.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