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62次全會於2月24日至3月1日在浙江杭州舉行。這是IPCC全會首次在中國召開,來自130余個國家的IPCC成員國政府代表、有關觀察員組織和國際組織代表參與會議。
會議期間,IPCC主席吉姆·斯基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中的參與“不可或缺”,其科學貢獻、技術實踐與國際合作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具有深遠影響。
江南春日,暖意漸濃。錢塘江畔的會場內,IPCC第七次評估周期的三個工作組報告大綱經六天的密集磋商,最終敲定。“我們對取得的成果感到振奮!”斯基說。
談及東道主中國的表現,斯基不吝讚美:“中國政府及浙江省杭州市的籌備工作非常出色,為我們提供了一流的設施環境。”他特別提及,此次會議的成功舉辦與中國科學界長期深耕IPCC進程密不可分。
自IPCC成立以來,已有數百位中國科學家參與其評估報告、特別報告、方法學報告的編寫和評審。斯基說,在第七次評估周期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擔任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而上個周期中,中國科學家翟盤茂也曾擔任這一要職。“他們的貢獻意義重大。而此次杭州成功舉辦如此大規模的會議,更是這些貢獻的延續。”
作為結合能源領域的氣候變化減緩研究專家,斯基對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表示讚賞:“從數據來看,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的部署規模位居世界首位,是這一領域的核心貢獻者。我們可以看到,能源轉型正在中國發生深刻變革。”
斯基強調,中國作為大型經濟體,其行動對全球具有深遠影響。“中國在《巴黎協定》框架下的國際討論中始終發揮建設性作用,這一點至關重要。中國的參與不可或缺——全球氣候行動若缺少中國,效果將大打折扣。”
據IPCC規劃,本輪評估周期將重點關注適應已發生的氣候變化影響。例如,IPCC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邀請所制定的適應行動指標與評估方法將成為本周期的亮點之一。
另一重點則是強調氣候變化行動與可持續發展的協同。“提升民眾福祉與應對氣候變化並不矛盾,二者可相輔相成。”斯基補充道,針對氣候信息的應用,如早期預警系統也將更受重視。全會期間,通過實地走訪,斯基了解了浙江的早期預警實踐,對此印象深刻。
未來,IPCC的關注方向在哪?斯基表示,城市在應對氣候變化所扮演的角色將得到重點關注。此外,二氧化碳移除技術與碳捕獲、利用與封存也將成為重要議題。
“過去,我們幾乎只聚焦於如何減少碳排放。而從第六次評估周期開始,我們更加關注如何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我們預計在這一評估周期內,會有更多相關評估成果‘出爐’。”斯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