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短期採用一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或對經濟發展效果更好–財新

Reuters

路透北京3月8日 – 中國本地媒體–財新周六援引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稱,中國今年依然有必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可能沒有必要再搞一個特別大力度的“扭轉式”宏觀政策;短期採用一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或許對經濟發展效果更好。

“去年的重點肯定是宏觀政策,現在經濟適度企穩之後,我覺得穩經濟應該考慮宏觀政策、行業政策和改革政策的組合”他表示。

他並分析,貨幣政策現在單純大幅降準降息,“對經濟活動能起多大的作用不是很好說,但如果在短期採用一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幫助一些行業、領域的發展,可能效果更好。

根據中國央行官網顯示,黃益平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相關文章

更個性、更精細:中國年輕人成為康養消費新勢力

  下午一點,重慶市渝中區一家大型商場裏,28歲的白領李晴來到一家連鎖養生館,準備利用午休時間進行對癥推拿和艾灸。  “這是對抗工作疲勞的法寶。”她笑著向記者展示手機裏購買的推拿艾灸三次卡。此時,相鄰的幾個按摩房間裏也有顧客正在享受艾灸,空氣裏飄散著艾草特有的清香,與樓下咖啡店的現磨咖啡香氣交織成獨特的都市養生圖景。  這種場景正在中國一些城市商業體中高頻次出現。從中醫按摩到草本茶飲,從艾灸理療到瑜伽課程,越來越多青年註重康養消費,提倡“精致養生”。  所謂“精致養生”,是指在追求健康的同時,更加註重養生方式的個性化、科學化和精細化。與老一輩的傳統養生觀念不同,年輕人不再滿足於簡單的“多喝熱水”或“吃補品”,而是力求將健康理念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年輕人把養生拆解成了可執行的健康公式,他們對養生產品的品質和效果要求更高,也更註重養生的悅己體驗。”錦艾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俊康認為,年輕人願意為高品質、高效能的養生產品買單,追求的是實際效果和個性化的消費體驗。  根據中國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健康養生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分析,15-25歲的年輕人群體逐漸成為健康養生市場的主力軍,養生手段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在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門口的中醫奶茶店前,不少顧客排著長隊前來購買“中藥奶茶”。烏梅自在乳、當歸決明釀、棗麥合蓮湯等養生產品一經推出,就受到了養生一族的“追捧”。醇厚的奶香與獨特的藥香、茶味融合交織,俘獲了不少人的味蕾,“口感不錯,喝不出中藥味,不甜也不膩”。  “每一款產品都是江北區中醫院營養食療團隊基於多年的營養食療經驗打造的,我們會根據不同時令的養生要點,適時進行產品的更新。”重慶市江北區中醫院營養科主任廖常英介紹,團隊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堅持在營養食療領域傳承、創新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打造好吃、好看且有效的食療產品,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年輕群體的養生觀念逐漸轉變,對中醫藥的效果與價值有了更深的了解與認可,營養科的門診量保持每年30%-35%的增長。”廖常英說,目前醫院中醫營養研發團隊已自主研製了腸內營養製劑38個、中醫特色食療產品40余種,類型涵蓋沖劑、茶飲、糕點、飲料、膏方、藥酒、果凍、棒棒糖等多個品類。  在福州的一家超市裏,25歲的健身愛好者劉詩婷正在冷藏櫃前比對兩款酸奶。“這個含有LGG益生菌,每份蛋白質多1.2克。”劉詩婷的手機裏裝著三個成分分析App,她說:“選食品就像選補劑,得看配料表說話。”  這種精細的“成分黨”式養生催生了新消費現象,年輕消費者日益重視食物的營養價值和生產工藝。在健康零食方面,年輕人對零食配料表的關註度顯著提高,選擇精簡、少添加的高品質健康零食已成為趨勢,占據了零食市場的重要份額。  科技手段也為年輕人的養生提供了新的助力,智能手環等智能健康檢測設備的普及,讓個人健康管理更加簡便和高效。長期伏案之後,32歲的程序員張陽腕上的智能手表發出震動提醒:“連續久坐超90分鐘。”他起身做完一組八段錦,健康管理App隨即更新了當日運動指數。  這種24小時健康監護已成為不少年輕職場人的標配。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達到3367萬臺,同比增速高達36.2%,部分智能手表在健康監測方面的功能日益豐富,包括心率監測、血氧檢測等。  “養生不再是長輩的嘮叨,而是可量化的生活美學。”劉俊康認為,年輕人的養生消費行為呈現數據驅動的精準養生、傳統觀念的創新完善、體驗優先的服務升級三大特征,這種轉變正在重塑價值萬億的大健康產業格局。

【封面故事】縮小差距 

按博彩收入計算,金沙中國有限公司仍佔據本地博彩業市場的龍頭地位,儘管銀河娛樂集團憑藉其2024年第四季度的亮眼表現縮小了差距,如今,市場分佈更加均勻。雖然業界對2025年前景看法正面,但增長速度正在放緩,預計將保持在個位數,全面恢復到2019年水平仍遙不可及。 

澳門經濟學會: 特區經濟“穩定”,但陰霾未散

澳門經濟學會預計,今年3月至5月本澳整體經濟景氣維持穩定,但受外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未來部分指標表現或出現波動。

男子散播澳門豪賭謠言被捕

一名內地男子因涉嫌在網上散播某名人在澳門豪賭的謠言被逮捕。

為「快樂」買單:情緒價值塑造華人年輕人消費新特點

掂掂重量、捏手感,仔細晃動手中的盲盒,大三學生胥雨曦試圖透過細微的差別猜測盒子裡的內容,在眾多盲盒中選出自己的「one pick」。每週末去「穀子店」開一個盲盒,是她繁重學業以外的「小樂子」。

從“新奇玩具”到“實用好物”:智能機器人成為中國消費市場新熱點

  清晨的泰山南天門,山風裹著寒意掠過海拔1460米的石階。當第一批遊客還在艱難攀登時,一只銀灰色四足機器狗已馱著半人高的儲物箱,在陡峭的“十八盤”上完成多個來回。這段視頻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走紅,“它居然會側身避讓!
123193 Next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短期採用一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或對經濟發展效果更好–財新

中國本地媒體–財新周六援引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益平稱,中國今年依然有必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但可能沒有必要再搞一個特別大力度的“扭轉式”宏觀政策;短期採用一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或許對經濟發展效果更好

中國商務部長:外貿發展面臨嚴峻形勢,但“完全有信心有底氣”穩住外貿基本盤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周四表示,當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個別國家揮舞關稅大棒,中國外貿發展面臨嚴峻形勢,但是堅信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潮流不可逆轉,全球貿易合作不可阻擋,“完全有信心有底氣穩住外貿基本盤”。

中國證監會主席談穩股市:“入市長錢更多”,DeepSeek帶動“資產價值重估”

對於首度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穩住樓市股市”,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周四做出詳解,稱證監會將逐項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不斷引入源頭活水;也將力挺聚光燈下的科技創新,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包容性,促進市場資源向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集聚。

中國今年5%左右經濟增速目標彰顯信心,宏觀政策預留空間應對風險

 中國全國人大會議周三開幕。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中國2025年經濟增速目標一如預期設定在“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2%左右”;今年赤字率擬按4%左右安排,將發行1.3萬億元人民幣超長期特別國債,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4.4萬億元。

美國對華再加徵10%關稅,中國商務部:將採取反制措施堅定維護自身權益

中國商務部周二稱,美國宣布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自3月4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再次加徵10%關稅,中國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將採取反制措施堅定維護自身權益。

中國現制飲品企業蜜雪集團香港上市首日飆漲43%,散戶認購踴躍

 中國現制飲品連鎖企業蜜雪集團2097.HK周一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股價大漲逾43%,使得香港新股上市創下自2021年以來最強勁的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