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澳門舉辦多彩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4周年

新華社澳門10月2日電(記者劉剛 李寒芳)1日,澳門特區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4周年。

港澳臺簡訊:香港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同比上升13.7%

  香港8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同比上升13.7%

香港故事|跨境消費,人與城的“雙向奔赴”

新華社香港10月2日電題:跨境消費,人與城的“雙向奔赴”

【息息相關】等待進一步催化的漫長旅程

專家們稱讚新《金融體系法律制度》是現代金融業發展的關鍵一步,儘管姍姍來遲。然而,澳門持續轉型為區域金融中心的目標不會一蹴而就。分析師告訴澳門通訊社記者,這可能需要五到十年時間,並受外部因素驅動,例如處理外地人才的靈活方式,以及國家支持發揮的關鍵作用。

橫琴口岸二期客貨車部分通道試運行

新華社澳門9月26日電(記者李寒芳 劉剛)橫琴口岸二期工程客貨車聯合一站式部分車道26日開通試運行,出入境車輛實現“一次排隊、一次放行”。這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踐行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用新體制的又一創新實踐。

【時事評論】澳門保險行業可“信託”?

 「現代金融服務業」、「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跨境保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人才引進制度」等概念和術語,已成為澳門領導人和輿論人士日常話題。

【息息相關】縮小貿易逆差

備受本地物流業界期待已久的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跨境貨物轉運站上月終於投入運作。該跨境物流設施將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不停運作,為港澳特區打通了直接的陸路貨物運輸通道,廣受商界熱捧。但觀察人士警告,請勿忽視海運路線。

姚基金慈善賽在澳門舉行

新華社澳門9月18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2023年第十一屆姚基金慈善賽17日晚在澳門上演,林書豪、以賽亞·托馬斯、方碩、翟曉川等中外籃球明星聯手奉獻精彩賽事,最終國際籃球明星隊以147:144戰勝中國籃球明星隊。

深圳各口岸今年出入境人數突破1億人次

新華社深圳9月10日電(記者王豐、李曉玲)今年截至9月9日14時30分,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以下簡稱“深圳邊檢總站”)查驗出入境人員累計突破1億人次,日均約40萬人次,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0%。

【特刊】澳淶塢:孤注一擲

這有望成為改革澳門創意產業的項目。但目前仍僅是一份新聞稿。

大灣區藍皮書料粵港澳經濟增長難度低於去年

廣州大學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粵港澳大灣區藍皮書: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報告(2023)》,報告預料今年粵港澳經濟增長難度低於去年。

【特刊】奔向大灣區,中轉橫琴

交流、更引人注意,甚至獲得其他形式的融資,均為澳門創意產業所需。

【時事評論】澳門保險行業可“信託”?

 「現代金融服務業」、「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跨境保險」、「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人才引進制度」等概念和術語,已成為澳門領導人和輿論人士日常話題。

【時事評論】澳門有條件的國際主義

在澳門,城市的國際化構成和社會結構已成為了人們耳熟能詳的日常口號。要知道有關歷史可追溯到多個世紀前。於澳門的大街小巷穿梭遊走,你會看到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士,無論是旅客,還是工作人員。

【時事評論】沒安居,何樂業?

澳門疫後經濟復甦的勢頭不俗,儘管不平均,除博彩、旅遊外,不少行業仍水深火熱之中,尤其民生區的零售、食肆、中小企,節假日生意下降,甚至比疫情時更差。社會現最關注的,除整體經濟外,樓價、樓市也是其一焦點,當中又涉房屋政策,但以上似乎都不在特區政府優先考慮之列,最新的舉動是《夾屋法》月前在立法會獲通過,第一個夾屋項目將在氹仔國際機場對面的偉龍馬路地段之上,約四千個單位。另外就是特區政推出兩幅土地作公開拍賣,9月26日中午12時截標,翌日開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