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特刊】“疫情之下,保險業仍能保持穩定增長”

——澳門金管局保險監察廳總監陳君儀

【特刊】數字貨幣,是?不是? 是,也不是

對於在保險市場使用數字貨幣的優缺點,社會意見不一。

閃閃生輝的後花園

受廣東省和澳門政府的宏偉發展願景驅動,新冠肺炎病毒全球大流行對橫琴住宅市場的上升幾乎沒有造成影響。 

【特刊】“不建議推行全民醫保”

相反,越來越多居民認為“增加對公共衛生的投資十分重要”。

【特刊】內地客戶更喜歡以美元計價的保單

2021年內地旅客在澳門特區購買的保險金額是香港的6倍,若此消息屬實,主因是人壽保險銷售,尤其是美元保單。

【特刊】尋找公共信用保險人

有效的進出口保障制度仍然空白,但這對澳門發揮“平台”作用至關重要。

【特刊】橫琴靜候澳門保險公司

金管局介紹,銀行業方面,“經特區政府爭取”,獲中央政府財政監管機構批准在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開設自由貿易賬戶的試點銀行增至4 家;保險業方面,金管局也“積極爭取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設於深合區,以及協調保險業界為‘澳車北上’跨境車險‘等效先認’的實施做好準備。”(詳見本期專題報道關於跨境車險的介紹)。

【特刊】……極惡劣的疫情

“儘管疫情未有對澳門保險業的整體表現帶來重大影響,”金管局坦言疫情或對本地多家保險的賬目帶來正面影響,“外圍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為保險公司投資組合的增長和盈利能力增添變數。”

【特刊】2021年:極好的疫情……

繼2018年和2020年錄得虧損後,保險業於2021年扭虧為盈。解釋:利用香港封關之利,推高保單銷售業績。

【息息相關】加強合作

澳門與廣東基金業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夥伴協議

【人物專訪】“澳門市場具有龐大的發展空間”

宏利人壽的香港及澳門首席策略總監兼澳門分公司主管湯嘉麗近日接受《商訊》專訪,分享宏利在澳門的業務發展,以及在後疫情時代,澳門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業的發展潛力,其中內地旅客對港澳保險產品將保持強勁需求。

【息息相關】“澳門具備成為跨國企業控股中心樞紐的所有條件”

隨著澳門大西洋銀行(BNU)迎來120週年紀念,行政總裁歐偉時(Carlos Cid Álvares)對澳門疫後充滿復甦信心,認為這有賴旅客量上升和新賭牌將帶來的非博彩領域投資。銀行希望擴大在橫琴的覆蓋面,但坦言需推行額外的利好措施方能促進在當地的業務擴張。

【主編前言】華麗背後 

近期政府陸續公佈2024年的經濟統計數字,成績表頗亮麗。澳門2024 年博彩總收入年增 23.9%,達到2,268億澳門元(283 億美元);去年9月至11月總體失業率(1.7%)及就業不足率(1.5%),同比分別下跌0.6個百分點和則微升0.1個百分點。 
Mandy Kuok

【總監之言】一刻千金,不能浪費 

習近平主席上月到澳門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所傳遞訊息的關鍵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誠然,國家主席作出的任何聲明均具不容忽視的份量,但更重要的是時代賦予的廣闊背景及所傳達訊息的實質。習主席強調澳門需要更開放和包容,進一步開拓視野,推行更多舉措以引入全球頂尖人才。這些觀點引起了眾多持份者和人士的共鳴,相信包括您在內,我們一直呼籲特區政府大膽、果斷地朝著這個方向大步邁進。 
Avatar photo
馬天龍

【時事評論】澳門多元化進程回顧與展望 

聖誕節即將來臨。隨著本地生產總值飆升,減少賭博成癮將是一份頗受歡迎的聖誕禮物。賭博成癮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各國政府通常以推動“負責任博彩”的名義向多方尋求幫助以減少此現象,儘管措辭上存在矛盾,卻吸引力十足。有趣的是,“賭博”本身就幾乎不存在所謂的“責任”。人們往往從個人主義的角度看待“成癮”問題,關注以人為中心的病態和責任。但賭博成癮則更進一步。 
Keith Morr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