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論

【總監之言】撇除高談虛論 

為促成不同方面的改善和進步,各界建言献策,當中不乏行之有效的提議。社會和業界真正需要的絕非華麗的高談虛論,而是腳踏實地的行動和付諸實踐。 

【時事評論】對大灣區的”We Feeling”

新來往內地通行證政策的推出大力推動了港澳兩地非中國籍人士與內地的交流和往來。 

【時事評論】為澳門增添詩意

歡迎來到澳門享受一個繽紛盛夏假期!濠江小城能夠一一實現您的願望:活力充沛的陽光、喧鬧繁華的氛圍、璀璨瑰麗的景色、各式美味佳餚、令人流連忘返的國際購物體驗、娛樂場內暢快耍樂、歷史遺跡、寺廟和雕像比比皆是。

【時事評論】演出場地官管私營更實際

澳門旅客數字頻出佳音,統計局日前公佈,2024年上半年旅客總消費較2019年同期增加15.8%,旅客人均消費為2,260澳門元,較2019年上半年升40.5%,雖比2023年同期下跌18.9%,惟整體數據亮麗依然,問題是澳門的中小企未必感受得到這榮景。

【時事評論】“獅子開大口”的“新型寄生蟲”

澳門政府開始鼓勵博彩業者投資非博彩領域。這從一開始就著手推行了,儘管人們對博彩業半自由化的成功存在懷疑。由於博彩業務被證明利潤豐厚,政治領袖們希望看到營運商為社會投入更多資金的願望不斷升級。無論如何,娛樂場是威武厲害的賺錢機器。 

【主編前言】老有所養不容易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安老和退休已成為許多國家主要議題之一。許多國家政府都設立了國民退休制度, 只是近年外國的退休年齡一再提高,意即若國民退休後只依靠政府發放的退休金,便只能遲幾年才能退休,因此當政府修改退休年齡時,都會引發不少抗議之聲。 

【總監之言】心理健康狀態

解決居民心理健康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且已成為了現代社會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澳門更應重視。本月專題報道以“重視心理健康”為主題,尤具重要意義。近年來,疫情和經濟低迷帶來的焦慮,暴露了先前隱藏的問題,給公眾敲響了警鐘。自殺率上升在本地社會引起了反響,凸顯了這一問題的迫切性。 

【時事評論】唯有自救

疫情結束,重新開關已經一年半,澳門博彩、旅遊復甦態勢強,但不少行業的中小企仍未走出頹勢,是深度思考去留、前程及轉型的時候,經濟發展模式真的改變了。 

【時事評論】澳門的相反趨勢和生活素質 

與世界上許多其他地區一樣,澳門正在經歷人口變化。眾所周知,澳門人口的壽命越來越長。2013年,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8.4%;這一比例於2023年飆升至14%;預計到2034年將進一步上升至23.3%。

【主編前言】惠澳政策的利與弊 

近兩月中央政府推出了多項惠澳措施,包括增加八個內地城市自由行客來澳;將澳門進入內地居民旅客攜帶行物品免稅額度至12,000人民幣;外籍港澳永久居民可辦理有效期五年的“通行證”,持證外籍人士在有效期內可多次來往內地,甚至可辦理自助過關。 

【總監之言】壯大市場

常言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區域整合確實是一條雙向大道,或者更恰當地說,這是一條多入口林蔭大道。正如全球化透過增加人員、商品、服務和資本流動性,創造更廣闊的經濟和社會利益一樣。區域整合同樣有成敗之分。成功的整合取決於漸進的方法,輔以能有效緩解其副作用的舉措。 

【時事評論】澳門與歐盟經貿關係再成焦點 

五月是澳門的歐洲月,令一項具歷史意義的高經濟價值合作關係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重拾疫情爆發前的傳統,澳門於今年5月16日舉行雞尾酒會,作為慶祝歐洲日活動,歐盟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亦派出代表出席。5月9日被定為“歐洲日”,以紀念《舒曼宣言》的簽署,也是歐洲一體化進程開始的紀念日。

【時事評論】誰在聆聽? 

澳門和海外的新政府任命正在醞釀。我們對澳門有何期待? 
Keith Morrison

【時事評論】傾聽真民意  建高效團隊 

2024環球選舉年最矚目一戰,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終於揭盅,前總統特朗普大勝現任副總統賀錦麗,明年一月再入主白宮,出任美國總統。雖然很多關注人士及各國政要都有這一預感,甚至已作好一定準備,但當預感變成事實,相信仍感錯愕。毫無疑問,特朗普再次執政將為美國以至全世界的政治經濟帶來一波大改變,是福是禍?現階段難說得很,因特朗普是個難以預測的政治人物。惟可以肯定的是,任何大變化都會影響澳門,哪怕只間接關係,新屆特區政府有為此作準備嗎? 
甄慶悅

【主編前言】又見新規劃 

早前政府向城規會介紹新一份《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調整後的總用地面積維持23.8萬平方米,但新計劃提出將青洲山保育面積增大兩倍多,居住人口則由2.7萬人大幅調低至1.3萬人。增加綠化面積,減少居住人口數量,如按新計劃實施,整治後的青洲區居住環境自然會有質的飛躍。 
Mandy Kuok